● 四核心架构分析—— LGA 1156接口的Lynfield 酷睿i7/i5系列
全新的Lynfield Core i7/i5处理器同LGA 1366接口的产品相比,架构基本保持一直,但在功能上还是略有不同。
在08年11月发布的LGA1366接口Nehalem处理器虽然已经引入了先进的QPI总线概念,主板上用户依然可看到北桥身影。其对PCIe总线的控制依然由北桥方面提供。但此时的QPI总线架构与原FSB架构的产品已经发生了至的变化,其总线高达25.6GB/s的带宽已经远远超越了FSB的频率限制。但即将发布的酷睿i5系列却采用了仅为2GB/s带宽的DMI总线。这样的数据带宽与25.6GB/s的数据带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Intel为何要选用这样低的DMI总线给大众消费者呢?
Lynnfield Core i7/i5整合北桥部分功能
实际上,LynnfieldCore i7/i5系列处理器采用仅为2GB/s带宽的DMI总线纯属误解,其实在Lynnfield Core i7/i5处理器内部,除了像i7那样整合了以往北桥的主要模块——内存控制器外,Intel连PCI-E控制器也整合进了 Lynnfield Core i7/i5当中,因此英特尔过去的三芯片结构CPU + GMCH + ICH演变成为了CPU + PCH的双芯片结构。
Lynnfield Core i7/i5整合PCI-E控制器
在实际的运行当中,Lynnfield Core i7/i5内部仍是采用QPI总线来通讯,而外部与主板芯片组的通讯实际上就是以往与主板北桥与南桥之间的通讯,故而依旧采用DMI总线。Lynnfield Core i7/i5拥有了更高的集成度,在降低处理器功耗的同时也进一步的降低了整体平台的功耗。而对于全新的PCH芯片来说,其也有着不小的变化,除了包含原来南桥(ICH)的IO功能外,以前北桥中的部分功能也集成到了PCH中。
- 第1页:消费者需求提升加速了四核普及
- 第2页:选购四核处理器能给我们带来?
- 第3页:架构分析—1366接口Nehelem系列
- 第4页:架构分析—1156接口Lynfield系列
- 第5页:架构分析—775接口酷睿四核系列
- 第6页:架构分析—AM3接口"shanghai"系列
- 第7页:四种不同接口 三大价位区间划分
- 第8页:1600元以上产品解析之酷睿i7 975
- 第9页:1600元以上产品解析之酷睿i7 920
- 第10页:1600元以上产品解析之酷睿i7 860
- 第11页:1600元以上产品解析之酷睿QX9650
- 第12页:1600元以上产品解析之羿龙II X4 965
- 第13页:1000-1600元产品解析之酷睿i5-750
- 第14页:1000-1600元产品解析之酷睿Q9550
- 第15页:1000-1600元产品解析之羿龙II X4 945
- 第16页:1000元以下产品解析之酷睿2四核Q8300
- 第17页:1000元以下产品解析之羿龙II X4 810
- 第18页:1000元以下产品解析之速龙II X4 620
- 第19页:我们这样来进行横评测试
- 第20页:PC平台整体性能详细测试
- 第21页:核心能力运算性能测试
- 第22页:多媒体性能测试揭秘
- 第23页:科学运算之ScienceMark测试
- 第24页:科学运算能力检测-Fritz测试
- 第25页:科学运算能力检测-super-pi测试
- 第26页:双通道也强大 内存带宽测试
- 第27页:优势继续延续 缓存带宽测试
- 第28页:内存延迟性能测试
- 第29页:图形渲染测试对比
- 第30页:解压缩性能测试
- 第31页:视频编码能力测试之H.264
- 第32页:视频编码能力测试之TMPGEnc
- 第33页:爽玩老游戏 3Dmark06基准测试
- 第34页:追逐未来主流 DX10基准性能测试
- 第35页:实际应用 DX9游戏实战测试
- 第36页:DX10游戏实战测试
- 第37页:四核不是电老虎 功耗控制测试
- 第38页:测试结果分析之高端烧友篇
- 第39页:测试结果分析之游戏玩家篇
- 第40页:测试结果分析之应用体验篇
- 第41页:四核处理器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