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时候我们曾经推出了一个有关新老两代酷睿i5之间的性能对比测试。详情可参见:《新老状元大PK 两代酷睿i5应用性能测试》。通过测试让我们充分了解了两代工艺架构酷睿i5处理器之间的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SNB架构处理器已经加快了普及的步伐。大众级的酷睿i3处理器价格也出现了下跌,其价格已经与老一代架构的酷睿i3 530处理器持平。这样一来,消费者的疑惑也便来了。虽然两代酷睿i3处理器架构不同,但均采用了32nm工艺,且价格相同。那么到底哪一个性能更强呢?关于这一点,恐怕只有通过评测才能知晓的。好吧,今天我们就通过测试来找出最终的答案。
酷睿i3 2100是今年上半年发布的Sandy Bridge家族最晚上市的型号。也是该架构中目前在售产品中定位最低的一款。虽然这款新型号处理器的上市备受关注,但因为与老一代酷睿i3采用了同样的生产工艺,且上市之初价格偏高并没有被消费者看好。反倒是让老一代酷睿i3在市场中占了上风。随着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在市场上的推广,酷睿i3 2100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滑。加之与之搭配的H61主板价格崩盘,新酷睿i3平台在组建成本上形成了优势。
399元的H61给新酷睿i3平台普及带来了光明
相对于Sandy Bridge架构酷睿i3,老一代的酷睿i3 530虽然基于上一代架构,但在工艺制程方面并不落后于新品,而且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优势。虽然目前两者的价格已经持平。但就超频能力而言,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显然要弱于老一代酷睿i3。更何况酷睿i3 530还拥有着很多风冷5GHz的优秀成绩。这一点是新一代架构处理器所不具备的。
当然了,Sandy Bridge架构的酷睿i3 2100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优势。与老一代酷睿i3 230相比,酷睿i3 2100除了采用了新一代的融合架构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多媒体指令集。其中最值得引人关注的便是AVX高级矢量扩展指令集。
AVX(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中文名称为高级矢量扩展指令集,该指令集有以下几大特点
>>从128bit扩展到256bit的SIMD运算单元;
>>增强的数据重排,单个操作可同时处理8个32-bit共256bit数据
>>单条指令支持3操作数和4操作数
>>支持弹性的访存地址不对齐
>>AVX指令支持VEX前缀
Sandy Bridge允许256-bit AVX指令借用128-bit的整数SIMD数据路径,这就使用最小的核心面积实现了双倍的浮点吞吐量,每个时钟可以进行两个256-bit AVX操作。另外执行硬件和路径的上位128-bit是受电源栅极(Power Gate)控制的,标准128-bit SSE操作不因为256-bit扩展增加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