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PentiumII采用0.35微米工艺制造,工作在66MHZ的外频下,主频有233、266和300MHZ;1998年推出的第二代PentiumII,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外频提升到了100MHZ,主频为350、400和450MHZ。同时推出用来搭配100MHz外频处理器的主板i440BX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且一直服役到PentiumIII全面的退出市场,成为了一代经典主板。
随后,Intel又推出了针对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PentiumII产品:XEON处理器,它仍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主频有400、450和500MHZ,二级高速缓存512KB、1MB和2MB三种规格,而且与Pentium PRO类似,它的二级高速缓存内置于CPU工作速度与处理器内核工作速度相同,可看作Pentium PRO的替代品,由于它的高价格因素,XEON面向的是高级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一般的用户很少问津的。从这时开始,今后Intel每推出新一代的Pentium,都会有相应的XEON处理器面市。
PentiumII处理器以其出众的性能占领着高端市场,但却拱手将低端CPU的市场让给了其他厂商。为了挽回经济损失,重夺低端CPU市场,Intel推出了赛扬(Celeron)处理器。
Celeron是专门为低于1000美元PC市场而制造的产品。为了赶快挽回在低端市场的损失,Intel采取了一个另类的方法,那就是将PentiumII处理器中的二级缓存完全拿掉(Covington 内核),这样既节省了研发时间和成本,又不会对PentiumII的高端市场造成冲击。早期的赛Celeron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0.25微米工艺制造。其超频和发热量的控制都很出色,但没有二级高速缓存的实际表现令人非常失望;1998年8月,在PentiumII-450问世的同时,Intel宣布了新赛扬,即Celeron 300A和Celeron 333,面对之前的失败,Intel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新赛扬的特点是在处理器芯片内集成了128KB二级高速缓存,虽然相比PentiumII那512KB的二级缓存而言,Celeron内部集成的128KB二级缓存不会对高端和商务用户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但Celeron的二级缓存的工作频率与处理器相同,而不像PentiumII那样,工作频率为主频的一半,但就是这128KB的全速二级缓存给予了Celeron巨大的改变,极大地改善了赛扬的整体性能,而之后推出采用Socket 370接口的Celeron 366MHz/400MHz则更大的增强了在低价PC市场上竞争力。同时,Celeron 300A也造就了一个经典。
1999年2月17日,Intel发布了SLOT1构架PentiumIII处理器,首批发布的PentiumIII处理器起始主频为450MHz,外频100MHz。PentiumIII处理器使用了更加先进的动态分析技术和PSN序列号识别技术,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SSE指令,SSE对3D及图形方面的帮助非常明显。在运行针对SSE做过优化的图形软件时,速度比同主频下的PentiumII快了50%。但随同一起推出用来搭配PentiumIII处理器的i820主板上使用的RDRAM内存却为Intel埋下了祸根,i820芯片组的严重缺陷、RDRAM高昂的价格和那可怜的产能都造成了PentiumIII在上市之初的失败。
面对着AMD K7处理器巨大的挑战和SLOT1平台昂贵的价格,Intel于1999年下半年推出了采用Socket370 FC-PGA封装的全新铜矿(Coppermine)核心PentiumIII处理器,处理器使用0.18微米工艺制造,133MHz的前端总线,在性能上大幅超过了老PentiumIII,达到了和K7同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