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U和Sandy Bridge架构的诞生为桌面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融合架构的时代。正是他们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处理器和整合主板分离的概念,第一次将整合显卡与处理器融为一体。作为第一代融合架构的主力,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确实有着许多值得吸引人的地方。其中一点就是核芯显卡的性能。通过对核芯显卡的再设计,新的SNB架构处理器核芯显卡性能已经比前代产品有了大幅度提升。那么他是否已经具备了可以彻底取代传统整合平台的能力了呢?我们不妨通过大量的测试来与当前最主流的880G整合平台比试一下。
在测试开始前,我们需要选定好测试对象。目前市场中的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一共有酷睿i7,酷睿i5和酷睿i3这高中低三款。虽然这三款处理器都有核芯显卡,但从整合平台用户的角度出发,消费者是不大可能去选择前边的酷睿i7和酷睿i5处理器的,高端处理器搭配整合显卡很难在DIY市场中找到用户,虽然不排除有个例,但从普遍性的角度出发。我们选定了使用酷睿i3 2100处理器和H61主板作为Intel平台的测试对象。
AMD速龙II X4 645+880G和酷睿i3 2100+H61整合平台直接PK
好了,Intel方面的测试平台确定了,那么AMD方面也就好确定了,与Intel酷睿i3 2100处理器对位的处理器是速龙II X4 645,而主板方面则是性价比超高的880G。因此我们也便选定速龙II X4 645和880G主板作为AMD方面的测试对象。也由此拉开双方整合平台的厮杀。
双方的首轮对比我们先从最为直观的价格方面进行比对。目前市场中的酷睿i3 2100处理器价格大概在815元上下,H61主板的普遍价格在599元。两者相加为1414元。AMD方面,速龙II X4 645的市场价格为700元,880G主板的普遍价格为499元,两者相加为1199元,相比Intel平台的整体价格要便宜了215元。而这样的价格差对于整合平台用户而言并非小数。所以从首轮的价格因素来看,Intel已经处在了下风。
好了,首轮交锋完毕,我们接下来就从性能方面为这两套平台进行一场大比拼,以从性能端找出谁更适合普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