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页阅读全文(共10页)
1989年,Intel发布了486处理器。486处理器是Intel非常成功的商业项目。很多厂商也看清了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快就随着Intel的营销战而转型成功。
486处理器在性能上有很大进步,它首次在CISC体系X86架构中使用了类RICS内核,提高了指令执行速度,当然还有更高的主频和更好的制造工艺。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回忆的重点。因为486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整合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概念从此消失而变为CPU内部的FPU(浮点处理器)。
协处理器最终消失变为CPU的FPU浮点单元
自从486以后,CPU一般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增强浮点运算,含有内置协处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系统,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协处理器支持。
当然每次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486最初分为有数学协处理器的486DX和无数学协处理器的486SX两种,486SX的价格要便宜一些,后来486DX已经完全替代了SX系列成为主流选择,历史的车轮让协处理器概念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
486时代的两个代表产品486DX和486SX
实际上现在我们回头去看协处理器的发展能够感受到,协处理器的出现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原来用单独的芯片实现的协处理器功能,已经可以被CPU吞并在同一个芯片中实现。
这是CPU在发展道路上的第一次融合,这次融合显著提升了CPU的浮点处理能力,使得CPU更为全能和强大,也让消费者不必面临购买一颗处理器无法满足需求的尴尬境地。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