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Bay Trail-D剑指低功耗桌面平台
Intel这两年在移动端的发力可谓声势浩大,其中智能手机上的代表“中兴Geek、联想K900”都是非常出色的产品,不仅性能表现可以和ARM阵营的CPU相抗衡,而且核心功耗控制问题也得到比较理想的解决。而这都是Intel低功耗处理器带来的一些成果,另外我们要知道终端数码产品上的展现或许相比Intel技术进步的实质表现还要晚上一拍,Intel的低功耗微处理器的表现可不仅如此。
Bay Trail-D 剑指低功耗桌面平台
后面也正如我们的推测一样,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Intel在低功耗处理器上面又有文章可做:不仅在平板、笔记本平台上拥有对应的处理器,Bay Trail-D主打低功耗桌面平台绝对算是一个“聪明”的策略。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第一点,Intel低功耗处理器的技术积累已经到了收获的阶段,相比上一代Atom处理器,实现完整功能的x86架构的SoC转型绝对是一个里程碑事件。SoC高集成度的处理器设计,不仅大大减小了功耗,而且通过“乱序架构”还实现了性能的翻倍提升,这无疑是喜人的结果。
第二,Intel在桌面处理器市场确实深谋远虑。由于22nm制造工艺的优势,Haswell架构桌面平台到Haswell Refresh这种放缓升级节奏我们看上去是一种“保守”。但未来的Broadwell架构CPU今年会率先登陆移动(笔记本)平台,这其实是Intel战略转型的一个并不小的缩影,看来Intel早已经对移动端的下一次大战做好准备。
另外各方面的消息也传出来:未来Intel将会用Brasdwell架构的低压版本处理器来接替目前的Bay Trail平台?笔者认为这禁不起推敲,因为从本次Bay Trail-D的测试表现上来看,在控制低功耗卓有成效的前提下,多核性能的表现确实也是有目共睹,在低功耗桌面OEM市场、一体机市场中的潜力还很大。太过于注重制造工艺虽然无可厚非,但目前22nm Bay Trail-D尚有余力。
另外,Intel的老对头AMD在移动端的努力也能看到一些成果,前不久AMD APU14大会就体现了与ARM的亲密关系。或许我们也能说这是两家的一种抱团策略,毕竟芯片巨头的Intel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从Atom处理器,到本次的Bay Trail-D桌面平台,除了技术硬实力的提升,也反映了Intel主动将产品线向优势的桌面平台拉拢的一个举措。可以说,低功耗桌面平台这个让人忽略的大蛋糕,Intel早已拿起了精致的餐具等候多时了。
仅仅10W的功耗、SOC的超小体积设计、足够的性能……这些令人满意的特点都已经集中在了Bay Trail-D的身上,可以说Bay Trail-D代表了未来电脑的趋势。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