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3 年 1 月的 2013 International CES 展的展前会议上,NVIDIA 总裁黄仁勋 (Jen-Hsun Huang) 发表了震惊游戏市场的「Shield」后经过了半年,虽然曾一度预告将在 6 月下旬发售,但却在迫在眉捷的时刻宣告延期。经过几番波折后,NVIDIA 旗下第一台支援 Android 系统的行动装置型游戏机「Shield」终于在 7 月 31 日正式出货至北美各地。
4Gamer 也刻不容缓引进了一台,让各位玩家仔细瞧瞧「Shield」这台支援 Android 系统游戏机的卢山真面目。
原本想好好测试它的表现,但是却有一个不得不放弃这项尝试的首要问题,那就是不能将电源接上这台 Shield。Shield 直至今日仍未取得日本国内的无线 LAN 与蓝牙认证,也就是说当电源接上主机的那一瞬间即是违反法律 (即便使用目的为报导用途) 的行为。
对此稍微做个详细的说明,在日本国内除了部份会发出极微弱的讯号设备外,所有的发射电子讯号的机器 (≒无线发射器),都必须接受「形式认定」这一项检验机制。虽然有人说这是一项「跟不上时代的规定」,但是另一派人却强烈坚持「日本国土狭小,不受许可的无线发射器会造成莫大的影响」。
原本日本总务省针对行动电话的国际漫游有特别放宽规定,而且「形式认定」制度本身也处在有名无实的状况,但是对于行动电话以外的装置仍必须遵守这项规定,如果违反此项规定的话将会因此受罚。所以当开啟装置的电源后,无线 LAN 功能会立即啟动,就算没什么事都不做只单纯浏览界面也是不被允许。
为此,「从搭载 GeForce 的个人电脑上对 Shield 进行串流并尝试游玩」的动作,这次将不会进行示范。但是只是看看主机的外观似乎也太过无趣,所以我们这次就将撰稿的主题定调为游戏机大解剖!

左边的芯片就是Tegra 4
先让我们简单地复习一下,Shield 是一台搭载 ARM 架构、NVIDIA 制系统单晶片 (SoC)「Tegra 4」的行动装置。它也是 GPU 制造公司 NVIDIA 第一次跨足消费电子领域的整合性产品,深获各界的瞩目。
附带一提,Tegra 4 这款系统单晶片将 ARM 应用处理器「Cortex-A15」增加至五颗,也就是 NVIDIA 所称的「4-PLUS-1」架构。与採用四个核心运算的 4 核心处理器架构不同之处在于它外加一颗能以低耗电低时脉运算的核心。
除了搭载上述处理器外,以 DirectX9 世代 GPU 而言,它还是一个配备 24 颗顶点著色器(Vertex Shader)核心与 48 颗像素著色器(Pixel Shader)核心,共计有 72 颗核心的图形处理器 (GPU),Tegra 4 系统单晶片就是由这些硬体堆砌而成。大略比较下,Shield 的硬体性能与现今的家用游戏机不分伯仲,说不定还有可能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呢!
正如文章开头所提,Shield 採用的是 Android 系统。因为产品包装盒上标示「Android Jelly Bean」,所以应该是搭载 Android 4.1 以后的版本。由于不能启动主机,因此无法确认,但是北美的各家媒体报导皆表示预设的系统版本為 Android 4.2.1。
既然提到了产品的包装盒,那我们就实际把盒子打开来看看吧。
经过实测,产品包装盒尺寸为宽 191×长 122×高 190mm,包装外壳上还绘制着以 Shield 串流游玩「HAWKEN」的图像。
接著打开包装盒。虽然将 Shield 主机固定在盒内中央的胶片削减了产品的质感,但依然一眼就能感受出制作的用心程度。
座台下方放置了简易说明书、保证书、充电用 AC-USB 电源插头以及 USB 线。配件只有上述几样,就算有多余的配件恐怕也放不进盒子内,所以整体看来相当利落。虽然期待能配置一条 HDMI 转换线,但是为了把售价控制在 299 美金以内,就成为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了。
Shield 虽说是游戏机,却是一台在手把上装置了液晶屏幕的主机,让我们与 XBOX360 标准手柄「Xbox 360 Controller」(以下简称 Xbox 360 手柄)做一个比较。如下方照片所示,实际测量尺寸为宽 158×长 137×高 60mm 的 Shield 与 Xbox360 手柄比较后,感觉大了 1.5 倍。虽然宽度没有明显差距,但是 Shield 的长度却多出许多,而主机中央的厚度也增加不少,整体而言有一种丰腴的感觉。
在外观看起来像是被两个握把夹住的主机前方,可以看见被 Shield 标志与 NVIDIA 标志包夹的孔隙。这其实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帮助 Tegra 4 散热用的进气孔,千万不能堵住这个进气孔。不过正常使用下,一般人的使用习惯也不可能将这进气孔堵住,应该不用特别在意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在主机的另一侧可以看到夹在类比板机键与保桿键中间的排气孔,在这个位置也配置了 HDMI Mini、USB Micro-B、4 极对应 3.5mm 立体声迷你接头等各种接孔以及 microSD 卡插糟,此外内藏风扇用的排气孔也设置在此。
开启液晶屏幕的外壳后,液晶屏幕与输入按键便一览无遗。因為不能接上电源的缘故,所以只能拍下在工厂出货前贴著液晶屏幕保护膜的照片。这边特别要说明一下的内容就是屏幕转轴最大可转至 180 度,这意味著玩家游玩时,姿势可以变得更加地自由自在。
再者,液晶萤幕的保护盖附有一片装饰用可拆卸替换的造型板「Tag」。这块造型板仅以磁铁与两个卡榫固定,因此可轻松拆下。目前面板的造型有纯黑与另外选购的碳纤维两种,以后随著游戏上市预定将会推出相关造型板。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主要的输出系统。
先前我们提到 Shield 是一个「在游戏手把上装载著液晶屏幕的装置」,它配置了两支类比摇杆、一组十字键(D-Pad)、[A/B/X/Y]按键以及[NVIDIA]键与配置在其周围的四个按键,怎么看都是一支标准的游戏手柄。
从类比摇桿与 D-Pad 的排列可以看到 PlayStation 系列正统游戏手把「DUAL SHOCK」的影子,无论如何它都是以目前世代游戏机做为标榜的对象。猛然一握,不论是摇桿的动作或 D-Pad、按键的按压手感,丝毫不会感到别扭。
控制手把的外观近似 Xbox360 手把,D-Pad 的形状也充满 Xbox360 手把的风格,但整体的输入键配置却以 DUAL SHOCK 呈现。
下面就是本次的拆解过程,主要以过程图呈现:

Tegra 4。据实际量测,晶片尺寸约為 9.6×9.6mm

主机板。Tegra 4 上方两颗并排的是主记忆体晶片,右方是 eMMC
最近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大多是以平板型态设计,现有的便携游戏机中,也只有 NINTENDO DS 系列是属于贝壳机型式。转轴是贝壳机种必备的配件,而且由于排线的配置必须穿过转轴的缘故,因此是一种在结构上容易变得较为复杂的机种。
内部构造复杂所代表的是组装工序也会随之变得复杂,这一个部分增加了不少成本,考量了这些因素,最终将售价设定在 299 美金 (运费另计),想必是经过几番努力吧。价格设定上虽不至于赔钱出售,但是应该也没有太高的利润。可以看出 NVIDIA 把不少筹码押在 Shield 上面吧。
对日本玩家而言虽然希望日本市场的正式销售能越快越好,不过能及早让北美版本及早取得日本技术基准合格证明也不失为另一条捷径。只要能取得合格证明,我们手上这一台重组完成的 Shield 也能立刻上阵!就让我们一起引颈期盼 Shield 解除封印之日。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