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7日,Intel正式发布了首款基于65nm制程工艺制造的桌面级处理器——Pentium Extreme Edition 955,正式吹响了向65nm时代进军的号角。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AMD首款65nm制程工艺处理器“布里斯班”较之其竞争对手足足晚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AMD已经将桌面级处理器的接口类型由Socket 754/939成功转型为Socket AM2,而Intel更是推出了划时代的酷睿2系列。不过,自身接口类型的转变和竞争对手新款产品的问世仍然没能使得AMD向65nm制程工艺过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Pentium EE955身上 Intel完成了由90nm到65nm的转变
众所周知,在Intel NetBrush微体系结构下,无论是代号为Prescott的单核心Pentium 4,还是代号为Smithfield的双核心Pentium D 800系列,相对较高的发热量和较大的功耗始终是其最大的弊端,因此Intel更需要通过先进的制程技术去缓解上述不利因素。即便如此,CedarMill核心的Pentium 4和Presler核心的Pentium D 900系列仍然没能使用户改变对NetBrush微体系结构处理器的旧有印象,而直到采用Core微体系结构、Conroe核心的新一代双核心处理器问世之后,这种情况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优秀的K8架构和SOI技术将90nm制程工艺发挥到极致
反观AMD处理器,90nm制程工艺在这一平台中之所以拥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周期,除了K8微体系结构优秀的设计功不可没之外,SOI技术也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我们通常在描述AMD处理器的制程工艺时要用到“90nm SOI”的原因。SOI(silicon-on-insulator)是由蓝色巨人IBM所研发的一项硅/绝缘膜结构技术,通过它,可以制造出性能高而功耗低的半导体,而这也正是AMD K8微体系结构90nm制程工艺处理器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