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总结和对多核心处理的展望:
目前的Kentsfield 尚且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计划在2007年Q3发布的 Yorkfield 则会进一步完善今天将发布的四核处理器的遗憾。采用45nm工艺制造、两组双核心将集成到1个Die内,并且,两组双核L2之间之间的交流数据将不会需要绕道FSB而再占用FSB的带宽。由于更成熟的工艺,功耗将有望得到30%-40%的功耗降低。在65W-90W之间的设计TDP之下获得更高性能的四核心处理器成为可能。
从测试的数据就可以看到,Core 微架构的运算性能已经不容置疑,强大的运算性能不单体现在支持或者不支持多核心的程序上,对比竞争对手的产品的确胜出一筹。虽然以最新的核心设计来对应AMD沿用多年不断依靠挖潜改造升级的K8体系有点胜之不武,不过现实就如此。
依靠先进强大的双核心即便是用简单的占用FSB带宽方式联结两组双核也能获得明显的性能提升。这从Cinebench 的模拟3D渲染可以看出来,对比单个Core核心的1X,2×的双核理论上的极限是4倍的性能,QX6700在测试中获得了3.25倍的提升,意味着即便是采用这种非最佳的低整合度四核方案,也已经能获得81%以上的性能。这不能不让人惊叹Intel的功力,如果下代Yorkfield所采用的单Die方案,将至少把这个成绩提升到90%-95%的水平附近。
据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即便不是AMD所说的“真双核”方案那样用一个Die实现四核,Intel的产品也能达到一个出色的性能水平,因为这仅仅带来10%的性能损失而已。Intel官方宣称QX6700 比之前的旗舰X6800 有70%的性能增长,而各种数据也再次证明QX6700 已经具备实力接替X6800的王座。
如果说四核是绝对的完美是说不过去的,至少目前在许多尚未对多核心优化的应用环境下,四核产品并不能带来直观可见的性能提升。测试中所获得的部分小幅度性能增长也是源于系统把额外的一些运算任务分配到其他核心,要获得可观的大幅度性能提升,只能等待为多核完全优化的应用软件。随着微软Vista的发布和各大软件开发商的跟进,目前这种应用方面的空白间隙会很快成为过去。虽然重写多核心优化的代码很困难,但所有人都在努力,不跟进的公司将会失去机会;虽然不少游戏或者各类运算都是单序列式的模式,不过却可以通过把AI、物理演算、环境音效等需要占用运算时间的并行计算任务分配给其他核心,从而也能获得性能的提升。
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点,四核处理器的定价并不高,在Intel的先进制程工艺推动下,QX6700这样的旗舰型号也不过定价999美元取代原有的X6800地位。在许多965、975等芯片组主板已经纷纷提供支持的情况下,构建一个高性能四核心系统的成本并不算昂贵。在台式电脑内的一个插座上就能实现四核心的运算能力,在Intel 的产品之前我们从未有机会尝试。而对于刀片式的1U机架服务器或者对能耗、体积有高度要求的场合下,四核心处理器出现之前的过往对性能的追求都只能是个奢望。
最后值得关注的还有AMD的4×4 系统。与Intel 的单插座实现四核性能的目标相比,4×4系统理论上拥有的灵活性更高一些。因为可以通过设计之初就预留的两个处理器插座可以实现不同用途系统的灵活搭配:譬如需要高性能数学运算能力的可以搭配专用的浮点加速单元。不过这种方案对比起Intel的单插座方案仍存在构建成本的问题,我们都知道,AMD的产能和制造工艺都比对手有一定的差距。
双核之争的硝烟仍然弥漫,4核大战的烽火已经点燃,处理器的核心数量会如细胞分裂一样高速发展下去吗?Intel这次发布4核心桌面级处理器 Kentsfield 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展望未来人们可以利用性能强大的多核心PC系统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
- 相关阅读:
- ·LG自主处理器再曝:Intel丢大量订单
//cpu.zol.com.cn/556/5560912.html - ·A72架构有多猛?能耗比吊打Intel大杀器
//cpu.zol.com.cn/556/5560932.html - ·四核四线程 酷睿i5-4430散片仅949元
//cpu.zol.com.cn/556/5560138.html - ·Intel终于明白了:奔腾、赛扬才是王道
//cpu.zol.com.cn/555/5552774.html - ·Intel心塞 Skyake处理器遭破解爆超20%
//cpu.zol.com.cn/555/555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