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特尔的“Tick-Tock”模式,在过去的2009年英特尔将其处理器制程顺利更新到了32nm时代,并且今年底将会推出基于Sandy Bridge架构的全新处理器产品。据悉Sandy Bridge将会有八核心产品,同时三级缓存将扩大至16MB,同时AVX(Advanced Vectors Extensions)技术的加入也是其最大的亮点所在。
就在大家热切盼望英特尔新架构处理器的时候,我们特意找来Pentium4 XE 3.46、Pentium XE 955、Core2 XE X6800、Core2 XE QX6700和Core i7 XE 965这五款分别基于Netburst、Core、Nehalem三种架构的代表产品,通过用今天的应用软件进行对比测试,和广大读者一起重温并探讨近十年来英特尔处理器的架构演变和性能变化历程。
对于不少英特尔平台用户来说,当年那个被视为“图腾”的、标有Pentium字样的CPU,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标志性处理器产品,虽然一代经典Netburst架构发展都后期受制于长流水线和高发热量被玩家所诟病。但英特尔随后拿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ore微架构,则是着实让“I饭”扬眉吐气了一把。以“执行效率”,“每瓦特性能”为卖点的Core微架构处理器,让人们对如何衡量处理器性能又有了新的认识。
如今在市场上热卖的Core i3/i5/i7系列产品,则是基于英特尔目前最新Nehalem架构,其加入了QPI,内存控制器,同步多线程等新技术,处理器执行效率进一步提升,让英特尔继续扮演着技术领跑者的角色。
照例,在测试开始之前,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本次参测的Pentium4 XE 3.46、Pentium XE 955、Core2 XE X6800、Core2 XE QX6700和Core i7 XE 965这五款处理器的相关内容。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属于英特尔的“eXtreme Edition”(XE)系列,即“至尊版”系列的最顶级处理器,是不同时期无可争议的旗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