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 Bridge核心照片
Sandy Bridge作为融合核心的典型产品,确实做到了CPU与GPU的真正融合,而且这融合还有相辅相成的意思。尤其是新架构针对浮点运算进行了深度优化,加入了最新的AVX扩展指令集,并且将向量寄存器提高到了256bit,使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此外32nm工艺的深度运用也可以令处理器在提高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从以上这些特性来讲,Sandy Bridge是一款非常值得期待的产品。但即使这样Sandy Bridge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第一:显示核心部分性能令人质疑。
酷睿i3/i5处理器虽然CPU性能不俗,但自带的IGP性能一直被用户称为鸡肋。想必在Sandy Bridge的IGP在没有做出突破性设计的前提下,即使提高核心频率,对显示性能的发挥也是非常有限。
第二:不能与现有接口通用。
不能与现有接口通用令正在使用LGA1156接口平台的用户升级成本大幅攀升。要知道LGA1156经过1年的普及,已经有不少用户进行了平台的转换。但Sandy Bridge所使用的LGA1155让这些用户升级的美梦彻底破碎,要知道升级和扩展性是DIY的精髓所在,所以这也成为了Sandy Bridge的最大诟病。
即使拥有以上两大问题,Sandy Bridge依然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极具概念性设计的处理器,至少笔者是这样看待它的。
接下来说一说AMD的下一代架构产品APU和Bulldozer”推土机架构
对AMD的APU笔者实在是没什么好感所言。毕竟在让人等待了5年之久并且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跳票之后,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仅是一款定位中低端并且将上一代产品架构CPU和GPU的融合而已。虽然引入了32nm工艺,恐怕换来的只是一小部分的性能提升。至于功耗的控制,由于GPU的加入,反而到让笔者对AMD的官方数据的45W TDP产生了质疑。
“Bulldozer”推土机架构这一全新的设计让笔者眼前一亮,尤其是逆向性超线程技术的引入,让多核心参与单线程运算成为了可能。要知道在当前单线程任务为主的条件下,这样的设计无疑是突破性的,逆向性超线程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处理器的各个核心资源,大幅提高单线程的运算性能。笔者估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未来在Super pi等这类单线程运算,或者是单线程游戏上性能提升了。
至于“Bulldozer”推土机架构的问题,笔者担心的还是生产工艺方面,要知道现在的Globalfoundries拥有者并非AMD,所以成产工艺的成败也就只能指望他人。如果在生产工艺环节上出了问题的话,造成的影响就不止是供货不足那么简单。很有可能造成处理器功耗过或者高性不济,要么干脆就是遍地都是可破解处理器。这样一来虽然便宜了消费者,但对AMD来讲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综上所述,融合架构虽然设计前卫,但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CPU与GPU的叠加上,并没有完全做到芯片之间的相辅相成。所以要想真正意义上的看到CPU与GPU之间做到辅助运算,恐怕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做到。当然,这期间的成本依然需要由消费者来付出。
资深编辑
专精领域
主板
普通编辑
专精领域
键盘鼠标
资深编辑
专精领域
显示器
高级编辑
专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