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3日,AMD正式发布了采用全新Socket AM2接口的全系列桌面级处理器,并由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取代目前流行的Socket 754/939接口处理器,成为AMD桌面级处理器的统一接口。采用全新Socket AM2接口的AMD桌面级处理器仍将分为四大系列,其中包括代号为“Windsor”的Athlon64 FX、Athlon64 X2双核心处理器、代号为“Orleans”的Athlon64单核心处理器以及代号为“Manila”的Sempron处理器。
所有采用Socket AM2接口的AMD处理器仍然采用90nm SOI制程技术,其中最为显著的改变就是处理器产品内部所集成的内存控制器。众所周知,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64 FX、Athlon64 X2双核心处理器以及Athlon64单核心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技术,而Socket AM2接口的AMD处理器将这一规格提升至双通道DDR2 800。另外,代号为“Windsor”和“Orleans”的Athlon64 FX、Athlon64 X2及Athlon64系列处理器整合了AMD的“Pacifica”虚拟机技术,支持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运作虚拟多作业系统下的效能,而全新引入的“Presidio”安全技术也为系统的可靠度及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AMD Socket 754/939接口处理器停止供货时间表
而就在AMD Socket AM2接口处理器发布后的一个月,2006年6月23日,AMD公布了7种Socket 754/939接口处理器的“死亡预告”。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Socket 939 Athlon 64 3000+的身影。据最新消息表明,AMD即将停止接受单核心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 64 3000+以及3200+这两款处理器的订单。据AMD官方文档显示,这两款型号的处理器将于2006月6月28日之后停止接受订单,2006年12月31日之后正式停止出货。
AMD 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凭借其自身出色的性能和相对低廉的售价,加之成熟稳定的芯片组搭配,当之无愧的成为了Socket 939接口时代AMD平台最为热门的处理器产品。其中,采用90nm制程技术,E6版本,Venice核心的Athlon64 3000+更是凭借出众的超频能力被奉为Socket 939接口处理器的一代经典。
由于采用全新Socket AM2接口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上市初期的价格因素,因此实际关注这款处理器产品的消费者并不多。不过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价格调整,目前Socket AM2 Athlon 64 3000+处理器的价格已经基本上与Socket 939 Athlon 64 3000+相持平,加之近期AMD已经给Socket 939接口处理器发出了“死亡预告”,使得AM2接口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对象。

Socket AM2平台成为主流
与Sempron处理器不同,无论是当年的Socket 939接口,还是现在的Socket AM2接口,Athlon 64单核心处理器其内部都集成了双通道内存控制器,而其中的差别仅仅在于DDR 400向DDR2 800的转变,而TDP(设计热供耗)的降低也是两者之间的差别之一。
Socket AM2系列处理器产品列表
在上面这幅Socket AM2接口系列处理器的产品列表中,代号为“Orleans”的Socket AM2接口Athlon 64系列单核心处理器只有Athlon 64 3500+和Athlon 64 3800+两款,其中并没有出现我们所熟悉的Athlon 64 3000+,难道Athlon 64系列处理器中最为经典的3000+这个PR值将会就此消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早先AMD的官方价格表中的确存在Athlon 64 3000+处理器的身影,但是在2006年5月23日当天所公布的价格表中已经消失。不过经确认,AM2接口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的确存在,近期AMD所发布的供货时间表和终端市场中该处理器的批量上市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外包装对比(左为Socket 939,右为Socket AM2)
底部接口对比(左为Socket 939,右为Socket AM2)
底部接口特写对比(左为Socket 939,右为Socket AM2)
OPN编号对比(左为Socket 939,右为Socket AM2)
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在规格上,两款Athlon 64 3000+处理器都十分相似。其中代号为“Orleans”的Socket AM2接口Athlon 64 3000+处理器比前做增加了AMD的“Pacifica”虚拟机技术,支持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同时还将支持新的Presidio安全技术,因此其在功能上无疑比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更加丰富,同时更低的供耗也更为省电。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改变均不能直接影响到处理器的性能。Socket AM2接口的Athlon 64处理器相比前做最大的改变就是其引入了对双通道DDR2内存的支持,因此此次处理器测试横向对比测试实际上就是DDR内存同DDR2内存,低延时低频率与高延时高频内存的较量。
由于Socket AM2处理器的主要变化在于处理器内部集成的内存控制器,而其他改变并不是很大,因此对于主板芯片组厂商来说,只需对已经发布过芯片组做出一些修改便可以对Socket AM2处理器提供支持。同时,根据AMD官方透漏,采用AM2接口的处理器与同型号同规格的Socket 939处理器价格基本一样。尽管如此,全球最大的AMD平台芯片组厂商nVIDIA还是与AMD Socket AM2处理器同期发布了新一代nForce AMD平台,并正式命名为nForce 500系列。nForce 500系列芯片组内部研发代号为MCP55,其中包括主攻低端的nForce 550 (MCP55S)、主攻主流市场的nForce 570 (MCP55-Ultra)、支持SLi技术的nForce 570 SLi (MCP55P )及支持双x16绘图接口的顶级SLi平台nForce 590 SLi (C51XE + MCP55 XE)。
新一代MCP55芯片组在功能上将会比上一代芯片组有所提高。例如SATA II硬盘接口增至六组,并支持双RAID 5模式,不过IDE接口也随之减少为一组;内建High Definition Audio,支持7.1声道32Bit 192KHz高品质音效;在网络功能方面更是内建两组Gigabit Ethernet引擎,支持ActiveArmor网络保安技术及硬件防火墙。
其中最为高端的nForce 590 SLI(C51XE+MCP55PXE)主要针对顶级玩家所设计,提供两条PCI-E X16 SLI插槽(46 lanes + 9 links)、支持Socket AM2接口的Athlon64/FX系列处理器、6个SATA接口(支持RAID5)、双千兆以太网控制器、ActiveArmor防火墙、UAAAudio音频技术、超频性非常优秀。nForce 590 SLI是目前AM2平台绝对的旗舰性产品,当然也是众多主板厂商倾力打造的对象。
作为NVIDIA上一代AMD平台,nForce4系列芯片组推出已经有将近两年时间,其经典的单芯片设计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其中最为高端的nForce4 SLI X16则是通过一块独立的北桥芯片提供了更多的PCIe通道,这同时也为nForce 500芯片组打下了基础。nForce 590 SLI芯片组是nForce 500系列中的顶级产品,可以提供2个完全的PCIe ×16显卡插槽,不过NVIDIA是将这两个插槽分别连接在南、北桥芯片上,NVIDIA在nForce4 SLI X16中就使用了这样的设计,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NVIDIA两代顶级芯片组存在很大的共性,这也是我们分别选择nForce4 SLI X16和nForce 590 SLI主板进行两代平台对比测试的原因。
在nForce 4系列和nForce 500系列两代AMD平台上,nForce4 SLI X16芯片组和nForce 590 SLI芯片组均属于当中最为顶级的产品。与这两个系列中的其它芯片组不同,这两款顶级芯片组并没有采用nVIDIA nForce系列芯片组标志性的单芯片式设计,而是回归到了传统的南北桥双芯片式设计。其原因我们在前面也已经提到,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单芯片式设计所提供的PCI Express通道数远远没有达到组成双PCI Express x16的要求,而南北桥双芯片式设计则可以很好的解决PCI Express通道数不足的问题,可以说,nForce 590 SLI芯片组是nForce4 SLI X16的发展和延续。
两款nForce顶级芯片组规格对比(左为nForce 590 SLI,右为nForce4 SLI X16)
也许抽象的东西还有些难以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物的对比来来看看两代芯片组究竟有何异同。为了尽量保持平台的统一性,我们特意选择了华硕的两款主板产品,型号分别为M2N32-SLI Deluxe(Socket AM2接口,nForce 590 SLI芯片组)和A8N32-SLI DELUXE(Socket 939接口,nForce4 SLI X16芯片组)。
主板外观对比(左为M2N32-SLI Deluxe,右为A8N32-SLI DELUXE)
两款主板均沿用了华硕高端主板产品所一贯采用的黑色PCB板,标准ATX大板设计,整体用料和做工也都极其奢华,无可挑剔。
主板内存插槽对比(左为M2N32-SLI Deluxe,右为A8N32-SLI DELUXE)
两款主板均提供了4组DIMM内存插槽。不过由于Socket AM2平台较之Socket 939平台引入了对DDR2内存的支持,因此华硕M2N32-SLI Deluxe主板最大能够支持8GB双通道DDR2 800/667/533/400MHz内存,而A8N32-SLI DELUXE主板仍支持最大4GB容量的双通道DDR400/333/266内存。
主板扩展插槽对比(左为M2N32-SLI Deluxe,右为A8N32-SLI DELUXE)
在扩展插槽方面,两款主板也均提供了2组PCI Express x16插槽,支持PCI Express x16+PCI Express x16的双卡互连模式。M2N32-SLI Deluxe主板比A8N32-SLI DELUXE省略了一个PCI插槽,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A8N32-SLI DELUXE主板所不具备的PCI Express x1插槽。另外,两块主板的扩展插槽在布局上也存在一些差别,显然M2N32-SLI Deluxe主板的扩展插槽布局更为合理一些。
主板供电模块对比(左为M2N32-SLI Deluxe,右为A8N32-SLI DELUXE)
两款主板的供电模块均采用了八相供电回路设计,并搭配了封闭式电感和大量极品固体聚合物电容,MOSFET覆盖热管散热器。用料和做工均属于顶级。
主板芯片组散热系对比(左为M2N32-SLI Deluxe,右为A8N32-SLI DELUXE)
主板整体均采用热管散热。由三根纯铜热管贯穿南北桥及处理器供电模块,最终利用CPU及机箱风扇形成的风道将热量排出机箱外。
主板音频模块对比(左为M2N32-SLI Deluxe,右为A8N32-SLI DELUXE)
华硕M2N32-SLI Deluxe主板的音效部分采用了AD1988B音效芯片,支持7.1声道输出,配合nForce 590SLI芯片组全新引入的UAAAudio(Universal Audio Architecture)音频技术使其在应用上更加灵活。而A8N32-SLI DELUX则采用了Realtek的7.1声道音频芯片ALC850,符合AC'97 2.3的音频芯片,支持Dolby和DTS音效,同时提供SPDIF输入/输出功能。
主板网络控制芯片对比(左为M2N32-SLI Deluxe,右为A8N32-SLI DELUXE)
在网络部分,华硕M2N32-SLI Deluxe主板采用了2块规格相同的Marvell的88E1116-NNC1网络控制芯片,能够提供双千兆网络输出,而A8N32-SLI DELUX则是分别采用了Marvell 88E8001和Marvell 88E1111两块规格不同网络芯片,Marvell 88E8001是一款PCI总线的千兆网络控制器,也是各主板上比较常见的一款千兆网络控制器。而Marvell 88E1111则是一款Transceiver(也就是PHY芯片),与nForce4 SLI芯片组内建的千兆网络MAC控制器相配合以实现nForce4系列芯片组特有的各种高级网络功能(当然也包括了硬件防火墙功能)。

众多实用新特性助阵
我们都知道,由于Socket AM2处理器的主要变化在于处理器内部集成的内存控制器,而其他改变并不是很大,因此对于主板芯片组厂商来说,只需对已经发布过芯片组做出一些修改便可以对Socket AM2处理器提供支持。换句话说,采用Socket 939接口的nForce4 SLI X16主板在更换接口之后同样可以支持AM2处理器。其实nForce4 SLI X16在各方面已经足够强大,那么NVIDIA还要推出nForce 590 SLI芯片组呢?
一、NVIDIA LinkBoost技术
NVIDIA LinkBoost技术是NVIDIA在NVIDIA nForce 590 SLI MCP首次提出的一项全新概念。在nForce 590 SLI主板上使用特定型号的显卡后,芯片组会自动将PCI-E总线和SPP与MCP之间HyperTransport总线频率超频25%,比如原本PCI-E、HyperTransport频率在分别在100MHz和200MHz,通过LinkBoost技术,系统将默认被提升到分别125MHz和250MHz。频率提升后,两条总线的带宽将提升至默认带宽的125%,系统整体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这是nForce4 SLI X16所不具备的。
二、BIOS和NVIDIA nTune性能调节专业工具
著名的NVIDIA nTune工具已经升级至5.0的版本。结合nForce 590 SLI芯片组,NVIDIA nTune 5.0能够提供AMD平台上从CPU、内存到芯片组、GPU几乎完美的超频功能和风扇监控调速设置。通过nTune认证主板的,用户可以彻底摆脱BIOS系统,在Windows中对电脑主机各个设备作出细腻的调节,还能提供完善的监控功能,这一点也是nForce4 SLI X16所做不到的。
三、NVIDIA SLI认证的DDR2内存技术
nVIDIA公布的EPP标准是传统内存SPD的扩展,EPP标准允许内存厂商在SPD当中不使用部分集成额外的模块性能数据,让兼容EPP标准的主板读取和利用到这些额外的性能数据。虽然EPP内存可以在任何主板上使用,但是只有nVIDIA nForce 590 SLi才能充分发挥EPP内存的性能。用户可以通过上面所介绍的nVIDIA nTune软件测试打开/关闭EPP的性能差别,以及读取EPP设置参数。
四、NVIDIA MediaShield技术
NVIDIA MediaShield技术能够将nForce 590 SLI芯片组所提供的6个SATA 2磁盘驱动器配置为一个卷,从而实现更高容量、更快速的RAID阵列和更高的驱动器吞吐量,为媒体文件提供比nForce4 SLI X16芯片组更高的存储容量和更强大的保护。
五、NVIDIA FirstPacket+TCP/IP加速技术
通过NVIDIA FirstPacket+TCP/IP加速技术,能够将往往需要CPU处理的部分工作,分担至主板芯片组内部完成,能有效降低CPU占用率,这种技术在重负荷网络通信中效果更佳明显,能够获得优秀的网络性能。
六、NVIDIA DualNet技术
NVIDIA在nForce 590 SLI芯片组实现了硬件层面的双网卡互联技术——DualNet,通过其内建的Network Teaming模块,可以对两颗千兆PHY芯片的数据封包实现自动分配,共同工作在同一局域网中。而这些工作都在MCP芯片内部完成,无需软件干预,在最大限度提高网络吞吐量同时,大大降低了CPU占用率,实现起来也非常简单。与此同时,DualNet技术应用后,一旦两颗PHY中的一颗出现故障,网络不会瘫痪,仍将正常工作,保证了局域网的高度稳定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刚才所介绍的华硕M2N32-SLI Deluxe主板要采用两颗相同的网络控制芯片。
七、UAA(UniversalAudio Architecture)统一音频架构
以nForce 590 SLI芯片组为代表的全新nForce 500系列芯片组彻底抛弃了传统的AC97接口,引用了未来Windows VISTA规范的UAA音频接口和Azalia音频规范,这将保证nForce 590 SLI主板不仅具有丰富的播放功能,还能提供更优质的话音输入和通信应用。通过体系结构的升级和带宽的提高,新规范可以支持192kHz、32位的多声道音频,并通过加大对多声道阵列麦克风、动态分配带宽及音频设备配置灵活性的支持,音频输入的品质相对于nForce4 SLI X16所集成的AC'97 2.3的音频芯片大大提高。

全面测试箭在弦上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英文版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600+SP2版本操作系统,关闭所有Windows开机启动项,并不对操作系统进行任何优化,用以获取最大的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除在运行PCMark 2005时需要使用“Windows XP”默认桌面主题和“最佳效果”之外,在其他测试程序运行过程中均采用“Windows经典”桌面主题和“最佳性能外观”,关闭屏幕保护,休眠,系统还原以及自动更新等功能。另外,测试时屏蔽主板相应的音频和网络等板载芯片,并统一使用通过微软WHQL认证的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为获取最为真实原始的客观评测数据提供基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测试中所涉及的产品参数以及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都会在测试平台说明中给予相应注释。
测试平台硬件环境及驱动程序版本说明:
硬 件 环 境 | |
AMD Athlon 64 3000+(Socket 939/1.8GHz/512KB) | |
主板 |
华硕 A8N32-SLI Deluxe(939,nForce4 SLI X16 ) |
2 x 512MB Corsair DDR 400(3-3-3-8) | |
Seagate 7200.7 120G(7200RPM/8M Cache) | |
nVIDIA Geforce 7800GTX 256MB500MHz/1350MHz) | |
显示环境 |
17英寸纯平CRT(1024 x 768@85Hz 32Bit) |
Thermaltake XP550 PP(额定输出功率:450W) | |
软 件 环 境 | |
操作系统 |
英文版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600+SP2 |
主板芯片组驱动 |
nForce4 AMD Edition 6.70 WHQL For WinXP |
显示芯片驱动 | |
nVIDIA Force | |
其他驱动 |
Directx 9.0C英文正式版 |
测试软件版本及测试方法说明:
测试软件及其相关说明 | |
整体理论性能测试 | |
PCMark05 Pro |
Version版本:1.1.0 |
Business Winstone 2004 |
Version版本:1.0.1 |
Multi-Media Content Creation Winstone 2004 |
Version版本:1.0.1 |
Cinbench 95 |
Version版本:2003 |
Science Mark 2 |
Version版本:Build 21 Mar 05 |
处理器和内存理论性能测试 | |
SiSoftware Sandra 2007 |
Version版本:Business 2007.6.10.98 |
Super PI |
Version版本:Mod 1.5 XS |
CPUMark 99 |
Version版本:1.0 |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2006 |
Version版本:3.00.626 |
处理器实际应用性能测试 | |
Winrar文档压缩 |
Version版本:3.51 |
AutoGordianKnot视频压缩 |
Version版本:1.95 |
Lame MP3音频压缩 |
Version版本:3.97 |
3D理论性能测试 | |
3DMark 2003 |
Version版本:3.6.0 1024 x 786-32 bit,(处理器和显示性能测试 ) |
3DMark 2005 |
Version版本:1.2.0 1024 x 786-32 bit,(处理器和显示性能测试 ) |
3DMark 2006 |
Version版本:1.0.2 1280 x 1024-32 bit,(处理器和显示性能测试 ) |
3D游戏性能测试 | |
Half Life 2 |
Version版本:1.0 1024 x 768-32 bit,“Timedemo d3_c17_12” |
Doom 3 |
Version版本:1.0.0.1 1024 x 768-32 bit,“Timedemo demo1” |
为了充分发挥出处理器的性能,我们在测试中分别选用了Socket 939接口和Socket AM2接口下的两代主板之王——华硕A8N32-SLI DELUXE和华硕M2N32-SLI Deluxe主板。
- AiLife游戏版本
- AMD Socket 939 Athlon 64 FX/Athlon 64 X2/Athlon 64/Sempron
- 八相电源设计
- 无风扇散热设计
- 导热管设计 & Stack Cool 2
- 支持 64-bit CPU
- 外接 Serial ATA 3.0Gb/s 接口
- 支持AMD® Socket AM2
- NVIDIA nForce 590 SLI MCP
- NVIDIA LinkBoost 技术
- 2 x PCI Express x16插槽,支持NVIDIA® SLI,全速x16,x16
- 双通道DDR2 800/667/533
- 华硕八相电源设计
- WiFi-AP Solo支持IEEE802.11b/g
- AMD Live! Ready
- 附赠华硕 Array Mic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低延时低频率的DDR 400内存与高延时高频内存DDR2 800内存究竟谁更占优势?测试过后见分晓。

整体理论性能测试
PCMark05处理器性能测试成绩对比
PCMark05内存性能测试成绩对比
第一项整体性能测试PCMark05的测试结果就让我们颇感意外。处理器专项性能不分伯仲是在情理之中的,不过内存性能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距也出乎我们的意料。DDR2内存的高频率的确能够带来内存性能上的提升,不过其先天的高时序同样会阻碍其性能发挥。因此我们认为在PCMark05内存性能测试这一环节中Socket AM2平台能够以较大幅度领先可能是由于我们在测试时采用的DDR2 800内存个体体质出众的缘故。
Business Winstone进行商业性能测试,这是一款考验系统对WEB访问,办公应用软件的日常用应用程序如 Word、Excel、Netscape Comunicator等软件的处理能力。测试涉及大量的小数据块传输,CPU缓存容量、内存和磁盘的数据存取效率都会对成绩造成影响。以下常用的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进行考察:
Microsoft Access 2002
Microsoft Excel 2002
Microsoft FrontPage 2002
Microsoft Outlook 2002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2
Microsoft Project 2002
Microsoft Word 2002
Norton AntiVirus Professional Edition 2003
WinZip 8
MultiMedia Content Creation Winstone 2004
MultiMedia Content Creation Winstone 2004主要是体现系统的Web、图形和多媒体等内容的创建性能,如Adobe Premiere、Adobe Photoshop和Macromedia Dearmweaver等软件的运行性能。测试中包含的应用软件处理数据时往往以高速大量的数据流为主,对内存的连续读取性能要求较高,另外它涉及较密集的处理器运算,所以处理器性能的发挥对测试结果也有直接的影响。主要针对下面的几个多媒体应用软件进行测试:
Adobe Photoshop 7.0.1
Adobe Premiere 6.50
Macromedia Director MX 9.0
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 6.1
Microsoft Windows MediaTM Encoder 9 Version 9.00.00.2980
NewTek's LightWave 3D 7.5b
SteinbergTM WaveLabTM 4.0f
MultiMedia Content Creation Winstone 2004测试成绩对比
ScienceMark是一款体现处理器整数运算和浮点处理能力的测试软件,最新版本支持超线程技术。Sciencemark本是被设计出来用以模拟真实科学应用环境的,通过对计算水分子总能量、钷元素求量子解、氩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等项目测试计算机内存、仿真分子动态效能和浮点精准效能。
除了所采用的内存规格不同之外,两款处理器的规格完全相同,因此在商业性能和多媒体性能以及处理器整数运算和浮点处理能力等整体性能测试中两者没有拉开差距,Socket AM2平台只是略微领先,这种差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德国MAXON公司出品的Cinema 4D,是一套整合3D模型动画与算图的高级三维绘图软件,一直以高速图形计算速度著名,并有令人惊奇的渲染器和粒子系统,其渲染器在不影响速度的前提下,使图像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由于两款处理器产品均为单核心,因此在同时支持CPU单线程和多线程支持的CineBench 2003渲染测试中,只能够得出单核心测试一个成绩,而测试结果也与我们预料的相一致,这对“兄弟”之间仅仅只有3分的差距,Socket AM2平台在最后一项系统整体性能测试中再次以微弱优势胜出。

处理器和内存理论性能测试
SiSoftware Sandra(the System Analyser Diagnostic and Reporting Assistant)是现在公认权威的系统分析评测工具,1995年诞生,到今天已走过了10余年的发展历程,拥有超过30种以上的基准测试项目。它可对CPU、主板、内存、硬盘、光储、SCSI设备、APM/ACPI设备、鼠标、键盘、网络等硬件进行基准理论对比测试,通过内置数据库对比直观了解当前配置是否的性能定位。
CPU Arthmetic ALU测试成绩对比
CPU Multi-Media Floating测试成绩对比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通过曾获得奖项的EVEREST技术为PC发烧友提供业内领先系统诊断以及系统基准测试解决方案。在系统优化和配置过程中本软件提供基本系统信息、超频信息、高级硬件监测以及诊断功能来帮助验证设定的选项。CPU、FPU、内容基准测试帮助你了解真实的系统xxx能并且可以与其它系统进行对比。此外加上全面的软件、操作系统、安全信息,EVEREST Ultimate Edition这个全面的系统诊断软件可以为你提供超过100多页有关你PC信息。新版增加查看远程系统信息和管理,结果导出为HTML、XML功能。
出现在PCMark05内存性能测试中的情况再次出现在了SiSoftware Sandra和EVEREST的内存专项测试中。采用DDR2 800内存的Socket AM2平台以绝对优势胜出。虽然领先幅度并不像前面的内存测试时那么大,但是这样的差距也已经完全能够说明高频率双通道DDR2 800内存性能之高。
Super PI软件现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考察计算机处理器浮点运算能力和计算机稳定性性能的标准之一,它的原理为通过计算不同数位的圆周率来考察计算机处理器性能,计算时间越短表明CPU浮点运算速度越快,而我们平时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处理的数据都为浮点型数据,所以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处理器的性能。
CPUMark99是大名鼎鼎的ZDLabs实验室的一个测试软件,已经问世多年,这个测试软件使用了32位的测试指令,可以有效对CPU的32位性能做出一个快速评价,对Windows XP下的性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这两项老牌的纯理论性处理器测试项目中,虽然Socket AM2平台再次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优势,不过由于测试时丝毫的系统软硬件差异就足以影响到这两项测试成绩,因此,如此细微的分差在Super PI和CPUMark99这样的纯理论性运算测试中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也充分引证了两款处理器产品性能的接近。

处理器实际应用性能测试
WinRAR作为一款目前非常流行的压缩软件,其内置了测试功能,测试的结果可以有效的反映CPU和内存的综合性能。
AutoGK支持高达320kbps的MP3,同时支持Divx,Xvid的基于品质因子的编码方式,支持多达32种字幕以及外挂得Vobsub格式的字幕。在国外的著名测试媒体Tom'shardware就使用该软件对处理器进行测试。
RazorLame是著名MP3编码工具LAME的前端应用程序。LAME功能的强大、专业众所周知,但是它的命令行模式操作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不过现在只要再安装一套RazorLame,就能获得一套具有友好图形界面、操作简便的专业MP3编码工具了。
理论性能测试的确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不过显然实际应用测试会更具说服力。在Winrar文档、AutoGordianKnot视频压缩和Lame MP3音频压缩三项文件压缩测试环节中,Socket AM2平台均不出意外的取得了领先。虽然其领先幅度仍然很小,但是毕竟我们看到了过渡到新平台之后的变化。

3D理论及3D游戏性能测试
3D理论性能测试:
自2002年12月11日MadOnion.com宣布更名为Futuremark后,大家便期望着3DMark03的到来。作为一款最新的显卡测试软件,3DMark03针对显卡提供了四个Game的测试。第一项测试为Wings of Fury这是一个基于DirectX7的测试,使用了vertex shaders 1.1。第二和第三项测试分别为Battle of Proxycon和Trolls Lair这两项测试是基于DirectX8的测试,使用了pixel shaders 1.4和vertex shaders 1.1。第四项测试为Mother Nature,这个场景基于PixelShaders2.0和Vertex Shader2.0引擎,真实的模拟出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由于3DMark05提供了对微软DirectX 9.0C的支持,所以完全支持Shader Model 2a、2b、3.同时加入的更加详细显示控制面板,可以使用户对测试进行更为详细的画面控制。3DMark05还使用了全新的更为类似游戏的3D引擎,使测试更接近于正常的游戏运行。它包含了三个全新的测试场景,分别为:Return to Proxycon、Firefly Forest、Canyon Flight,通过这三个场景的测试便可以得出分数。另外,3DMark05还包含了CPU Test、Fill Rate Test、Single Texturing、Multi Texturing、Pixel Shader Test、Vertex Shader Test和创新的Batch Size Tests。
在3Dmark06中,CPU测试方面的改变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CPU测试得分不再可有可无,而是强制运行并加入到综合得分中,这意味着3Dmark不再仅仅是一款衡量显卡性能的工具,即使用同一块显卡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性能的CPU得出的综合分数将有较大差异;CPU测试方面使用了AGEIA公司的PhysX物理库,加入了模拟物理引擎计算和AI计算,这使测试更加贴近CPU在真实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可以看出,3Dmark06将更加侧重于衡量整机在未来真实游戏中的性能。
3D游戏性能测试:
作为史上最为成功的系列游戏之一,id Software公司出品的《DOOM》系列无疑开创了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巅峰时代。《DOOM》能够纵横业界十年而不衰,其强大的3D游戏引擎无疑是致胜法宝,但与此同时也赢得了“硬件杀手”的“美誉”!《DOOM》每一代的成长都伴随着对显卡要求的阶梯式增长,广大玩家其实心照不宣地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满足《DOOM》=满足一切!”
据《半条命2》的制作人员介绍,在《半条命》中使用的是idSoftware的著名游戏Quake的3D引擎,而这次Valve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为《半条命2》开发了自己的3D引擎———“ Source”。Source3D引擎不仅能把物体的表面特征展现出来,还能把金属、木头、砖块、瓷片这些不同物体的物理特性逼真地反映出来。当金属和墙壁发生摩擦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火花;金属之间的碰撞会引起刺耳的金属声。此外,制作小组还加入了全新的“三维天空”元素,使游戏画面更加逼真。假如你朝天上的电线开枪或者子弹从上面飞过,电线就会因为气流的变化在空中荡来荡去。在游戏中还有夜间的场景,其中天上的云会被风吹动甚至挡住月光,制作小组希望尽量带给玩家一个更真实的、更令人感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高频率双通道DDR2 800内存的频率和带宽优势同样能够体现在3D理论及3D游戏性能测试中。在内存容量相等的前提下,无论是3DMark系列等3D理论性能测试还是DOOM3或半条命2这样“变态”的游戏,Socket AM2平台又一次展现出它高频率和高带宽的优势。当然,在处理器和显示卡频率均相同的前提下,也惟有内存性能能够使两个平台拉开差距。

新平台更利于超频
虽然在理论上双通道DDR400 6.4GB/s的带宽和双通道DDR2 800 12.8GB/s的带宽在数值上整整相差一倍,但是绝大部份测试得出来的分数却没有把带宽上的优势反应出来。虽然在所有测试环节上Socket AM2平台上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都取得了优势,但是除了在内存专项测试中所体现出的优势稍大之外,其余绝大部分测试成绩只有3%——5%的领先优势。
笔者观点:
虽然Socket AM2接口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相比于Socket 939平台上同规格的处理器产品性能提升并不明显,3%——5%的性能提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许对于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全新的Socket AM2平台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势。
由于起跳主频率相对较低(200MHz X 9=1800MHz),因此Athlon 64 3000+处理器普遍拥有不俗的超频能力,当然这种情况同样也延续到了Socket AM2接口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中。对于这款处理器来说,提升外频频率至300MHz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不过由于Socket 939平台只支持DDR 400的内存规格,如果此时处理器外频达到300MHz,那么要做到处理器外频与内存频率同步,此时内存频率就将会达到DDR 600的水平,这是绝大多数的DDR 400内存都不可能达到的频率,而采用TCCD颗粒的DDR 600内存价格贵得离谱,因此超频时追求处理器外频与内存频率同步在Socket 939平台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上似乎并不现实。
Socket AM2平台与上一代Socket 939接口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引入了对双通道DDR2内存规格的支持。以目前主流的DDR2 667内存为例,如果此时处理器的外频仍然达到300MHz,那么即便是处理器外频与内存频率同步,此时的内存频率也仅为600MHz,还远远没有达到DDR2 667的水准。假设你的Socket AM2接口Athlon 64 3000+处理器能够达到400MHz外频(相信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并不大),DDR2 667内存仍可使处理器外频和内存频率相匹配,因为目前绝大部分的DDR2 667内存都有超频至DDR2 800的能力。
处理器外频和内存频率同步是很多超频用户追求的目标,在Socket 939平台时代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购买价格高昂的TCCD内存之外似乎别无它法。而Socket AM2平台引入了对DDR2内存的支持,虽然先天时序偏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性能发挥,但是足够高的频率似乎已经很好的弥补了这个不足。更为重要的是,高频率内存在超频时优势明显,因此Socket AM2接口的Athlon 64 3000+处理器更能发挥出它应有的超频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