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ATA接口:
在专业的视频工作站机器上,我们经常能够见到eSATA数据接口,这个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更高,其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将机箱内部的硬盘接口外置,数据传输速度堪比机箱内部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下面,请大家跟随笔者来了解一下什么是eSATA数据接口及它的特点。
【名词解释】:
eSATA的全称是External Serial ATA(外部串行ATA),它是SATA接口的外部扩展规范。换言之,eSATA就是“外置”版的SATA,它是用来连接外部而非内部SATA设备。例如拥有eSATA接口,你就可以轻松地将SATA硬盘与主板的eSATA接口连接,而不用打开机箱更换SATA硬盘。
SATA接口是L形的,eSATA接口是平的,普通3.5英寸硬盘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为60MB/s,在使用外置3.5英寸的硬盘盒时,USB2.0或IEEE 1394的接口速度会成为数据传输的瓶颈。如果使用外置RAID 0存储设备,那么最高480Mbps的接口带宽更会严重地限制硬盘的性能发挥。因此,eSATA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而且eSATA硬盘盒在搭配SATA硬盘后,中间无需桥接芯片的转换,是一种原生的存储设备接口。
【T博士白话解读】:
外置移动存储设备的接口,除了USB2.0、USB3.0或IEEE1394之外,还有一种就是eSATA接口。尽管这两种接口的数据传速率达到了480Mpbs/400Mbps,但它们并不能真正发挥硬盘等设备的最大潜力。这是因为USB2.0、USB3.0或IEEE1394移动硬盘必须使用桥接芯片,才能实现接口的转换,这种连接方式无疑会大大影响设备的性能。如今一种全新的接口技术悄然走到大家面前——eSATA,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特点就是:它比USB2.0快6倍!
支持eSATA接口的电脑
虽然支持热插拨、规格更强的SATA规范已经推出了许久,但在主流市场中它一直无缘涉及移动存储市场。我们能看到的事实是:绝大部分PC系统以及零售的主板上都没有配置标准的外部SATA接口;市场上几乎买不到提供SATA外部接口的移动存储装置;如果以裸体SATA硬盘直接应用在外部,它缺少方便的电力连接装置并且本身也缺乏有效的保护,脆弱的PCB板完全暴露在外面,而且由于SATA线缆只能插拔几十次,这也似乎与移动的需求并不匹配。
SATA接口的设计仅供做为使用于系统机箱内。eSATA的出现将使得用户可以在电脑外部连接SATA硬盘而不像过去只能局限于电脑机箱内部。当然,也可以使用USB接口或者1394火线实现这一功能,但是eSATA却拥有较大的传输速度优势。在目前的市场上,USB2.0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80Mb/s(60MB/S),IEEE1394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0~800Mb/s(50MB/S~100MB/S)。然而eSATA最高可提供3000Mb/s(384MB/S)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远高于USB2.0和IEEE1394,并且依然保持方便的热插拔功能,用户是不需要关机就能随时接上或卸载SATA装置,非常方便和人性化,当然,售价也相对较高。
那么,本期的《T博士开讲》就先告一段落了。在本期中,笔者分别将USB接口、PS/2接口、1394接口和eSATA接口白话解读了它们自身的特点及接口技术。对于选择哪一种接口的移动存储设备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不知道T博士讲解的够不够明白,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给T博士。
《T博士开讲》仍在继续,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