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tel推出的全部桌面级处理器中,以主打低功耗牌为主的Atom系列产品可以说是最神秘的,虽然已到泛滥地步的上网本以及离子平台都选用了Atom处理器,但是用户对它的了解程度并不算高,仅仅了解到这是一款功耗奇低,且性能并不算高的产品,毫不客气的讲,Atom在广大的桌面级用户心中的形象并不算高,其工作仅仅被限定在了长时间BT下载使用(上网本除外)。
作为Atom处理器的缔造者,芯片巨头Intel似乎也没有将它放在心上,虽然Atom处理器为Intel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但是从Intel所放出的Atom并不是Intel的重心,和上网本仅仅是小孩玩具的话语来看,就足以印证这一点。但是说归说,做归做。想必没有任何一个厂商乐意与金钱过不去,毕竟这是几亿美金的来源。于是乎第二代Atom平台呼之欲出,不仅功耗更低,而且还采用了整合北桥与GPU的技术,真正做到了一体化整合设计。不过遗憾一些的是,新的Atom并没有采用先进的32nm工艺,而是继续使用了45nm工艺制造。笔者想这可能是Intel想将最新的技术留给下一代Atom的缘故吧。
第二代Atom平台架构示意图
本月初,第二代Atom平台被互联网曝光,这也是广大的IT爱好者们第一次见到将北桥,GPU都真正意义组合在一起的处理器。人们在惊叹现代科技进步的同时,对这款以主打低功耗为处理器的真正表现产生了疑问。第二代Atom能否还能延续第一代产品的低发热量低耗电这一特性?他的性能是否会有所突破?
就在互联网刚刚曝光第二代Atom不久,这款产品就到达了北京中关村,在看到这款产品的实物之后,笔者也对此产生了疑问。通过经销商笔者了解到,目前送到市场中的第二代Atom还仅仅是工程样品,消费者要想真正购买到这款产品,还需要等到正式发布之后,并且价格还没有透露。
作为一款较为吸引人眼球的产品,笔者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征得了经销商的同意之后,我们有幸拿到了这片第二代Atom的测试板,并且针对其进行了深度测试。接下来就请您跟随笔者一起来看一看第二代Atom的性能表现。
进行本次评测的是第二代Atom平台,代号Pine Trail,处理器型号为Atom D510。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二代Atom平台的外貌。
这款主板的型号为BLKD510MO,与前一代产品一样采用了ITX架构主板设计,正版尺寸为17CM*17CM,整体非常小巧,仅比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大一些,非常适合安装在mini机箱之中。该主板没有采用主动散热,而是采用了一个整体被动散热片,由此也可以看出第二代Atom虽然整合了GPU与北桥,但其发热量并不高。
型号为BLKD510MO的第二代Atom平台
从上边的照片可以看到,该主板仅有两个芯片,其中上方为Atom D510处理器,下方为PCH芯片(具备南桥功能)。主板采用了24pin供电,没有使用独立CPU供电设计,提供了2条DIMM内存插槽,支持双通道DDR2 800内存。提供了1条PCI插槽,提供2个SATA2接口,可支持两块硬盘。
接口方面,提供了一个VGA视频输出接口,一个网络接口,一个无线网卡插槽,音效输出接口,6个USB接口以及一个接驳键盘的PS2接口。
这就是那颗将GPU,北桥和CPU功能整合在一起的D510处理器,其核心面积与拇指指甲大小相仿。与32nm的酷睿i3相比,D510并没有设计成为两个Die,而是完全整合在了一个芯片当中,由此可见Intel推出完全整合的处理器已经不远了。
Atom D510处理器CPU-Z截图
我们透过CPU-Z对D510进行检测,得出了这样的性能参数。
Atom D510依然采用了45nm工艺,FCBGA封装,Socket437接口,主频为1.66GHz,外频166MHz,倍频10X,总线带宽665.1MHz,二级缓存容量1MB(512K*2)。处理器本身为双核设计,支持超线程技术。
由于我们得到的第二代Atom平台BLKD510MO为较早的工程测试版,因此还不能提供准确的型号,因此我们仅能从主频方面来判断这是一颗Atom D510处理器。
在显示核心方面,Intel所提供的数据为整合G31级别的显示核心GMA 3150,因此我们选用了G31显卡驱动作为Atom平台驱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安装G31显卡驱动的时候会提示错误,因此必须在设备管理器中为显卡强行安装驱动才能正确识别。
性能测试的硬件、软件平台状况
● 测试系统硬件环境
由于我们本次测试产品较为特殊,因此在驱动方面并不十分全面,还请读者朋友们见谅。以下为本次测试的全部硬件与软件平台。
测 试 平 台 硬 件 | |
中央处理器 | Atom D510 |
Atom N330 | |
内存模组 | |
金邦 2GB DDR2 800 | |
CL4/5 | |
主板 | Intel |
型号未知 | |
NVIDIA | |
MCP79 | |
显示卡 | Atom D510 |
Atom D510 | |
NVIDIA | |
Geforce 9400M | |
硬盘 | Western Digital 鱼子酱 KS 640G SATA |
(640GB / 7200RPM / 16M | |
电源供应器 | OCZ POWER SUPPLY |
(ATX12V 2.3 / 700W) | |
显示器 | 三星 P2450H |
(24英寸LCD / 1920*1080分辨率) |
操 作 系 统 及 驱 动 | |
操作系统 | 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RTM 32bit |
(中文版 / 版本号7600) | |
主板芯片组 驱动 |
Intel Chipset Device Software for Windows 7 32bit |
(版本号 9.1.1.1014) | |
显卡驱动 | NVIDIA Forceware for Windows 7 32bit |
(WHQL / 版本号 195.62) | |
|
1920*1080_32bit 60Hz |
测 试 平 台 软 件 | |
整机性能 测试软件 |
PCMark Vantage |
Futuremark / 版本号1.00 | |
子系统 测试软件 | |
Sandra 9 | |
SiSoftware / 版本号2009.1.15.124 | |
科学计算软件 | |
SuperPI | |
Kanada Lab / 版本号Mod1.5 XS | |
视频、音频 压缩软件 | |
WinRAR | |
Alexander Roshal / 版本号3.90 | |
3D游戏 相关软件 |
3DMark 06 |
Futuremark / 版本号1.02 / 使用默认渲染路径 | |
3DMark Vantage | |
Futuremark / 版本号1.00 / 使用默认渲染路径 | |
PCMark Vantage | |
Futuremark / 版本号1.00 / 使用默认渲染路径 | |
系统信息获取 | CPU-Z |
www.cpuid.com / 版本号1.52.6 |
各类合成测试软件和直接测速软件都用得分来衡量性能,数值越高越好,以时间计算的几款测试软件则是用时越少越好。功耗测试使用功耗负载仪测试平台功耗。
三星P2450H显示器
*本次测试所使用的三星P2450H显示器由三星电子提供。
同时感谢为本次评测提供测试平台的鼎好3234柜台。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本次测试的内容。本次测试我们选用的是第二代Atom D510平台与NVIDIA ION平台(处理器为Atom N330,支持超线程技术),全部测试围绕CPU测试进行。分为Futuremark测试(包括PCmark Vantage,3Dmark 06和3Dmark Vantage),CPU科学运算能力测试(Super π,国际象棋),图形渲染能力,多媒体能力,日常应用能力等方面测试。游戏测试考虑到系统性能问题暂不进行。
首先进行的是传统项目Futuremark测试,全部测试我们将截图为读者朋友们提供更为直观的性能参数。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3Dmark 06,3Dmark Vantage和PCmark Vantage进行CPU的测试情况。
● PCmark Vantage测试
PCmark Vantage可以针对电脑的整体性能进行测试,全部测试包括Memories(内存)、TV and Movies(视频)、Gaming(游戏)、Music(音乐)以及Communications(通信)和Productivity(生产力)等小项目。
PCmark Vantage测试成绩(图片点击放大)
测试总成绩为:2007分
在整机性能测试方面,Atom D510的成绩与离子平台的N330相比相差不多,仅9分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过在超低功耗的前提下整体能够达到2000分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与主流处理器相比这样的成绩还是很低的。
● 3Dmark 06基准测试
3D游戏测试对CPU的检测能力较高,接下来我们选用3Dmark 06和3Dmark Vantage检测系统的DX9环境下和DX10环境下的游戏性能,首先来看一下系统的3Dmark 06 DX9环境下的游戏性能
3Dmark 06测试成绩(图片点击放大)
测试总成绩为:165分 CPU子项成绩:827分
由于Atom D510仅集成了G31级别显示核心,所以在3D性能方面表现可以用惨淡两个字来形容了,仅165分的总成绩与现在的最低端整合平台相比都惨不忍睹。在离子平台方面,得益于Geforce9400M GPU的帮助,离子平台的总成绩表现尚佳。不过在CPU子项得分方面,D510与N330并没有什么区别。
● 3Dmark Vantage 基准测试
3Dmark Vantage测试成绩(图片点击放大)
测试总成绩为:N/A
3Dmark Vantage是一款基于DX10环境的测试软件。很遗憾,由于D510整合的显卡并不支持DX10特效,因此并不能运行3Dmark Vantage,因此在此项目方面成绩为空缺。在离子平台方面,虽然有了支持DX10特效的Geforce 9400M显示核心的帮助,但是Atom N330处理器的性能太低,整个测试过程与播放幻灯片无异,因此3Dmark Vantage测试已经基本没有意义。所以该项测试也不记录成绩。
本项测试,第一代与第二代Atom处理器表现均不理想。
● 核心运算性能测试
核心运算能力我们选用SiSoftware Sandra进行测试,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老版本的SiSoftware Sandra已经无法在Windows 7系统中识别,因此我们换用了版本较新的2009.1.15.124版进行测试,首先是整数与浮点运算能力:
整数与浮点运算能力(图片点击放大)
整数运算能力:8.17GIPS 浮点运算能力:6.97GFLOPS
整数与浮点运算性能测试中,Atom D510相比N330有了部分进步,无论是整数运算还是浮点运算均小幅度领先。不过这种优势并不算大,与D510稍高一些的主频应该有些关系。
● 多媒体运算性能测试
多媒体运算性能测试(图片点击放大)
整数部分成绩:18.08MPixel/s 浮点部分成绩:13.70MPixel/s
多媒体性能是检验处理器整数与浮点运算的重要参考之一,在该项目测试方面,Atom D510处理器凭借着小幅的主频优势取得了领先。不过与主流处理相比还差的很远。
● 内存带宽测试
内存带宽测试我们依然选用SiSoftware Sandra软件进行,主要分为内存带宽测试,内存延迟测试以及缓存带宽测试。
内存带宽测试成绩(图片点击放大)
整数带宽:3.147GB/s 浮点带宽:2.655GB/s
Atom D510与第一代产品相比,最主要的特色是整合了内存控制器。在内存带宽测试方面这一点优势被体现了出来。虽然D510的成绩看似并没有高出N330多少,但在两款产品成绩都较低的情况下,其提升幅度还是很大的。
● 内存延迟测试
在内存延迟测试方面出现了以个令笔者诧异的成绩,从D510整合内存控制器的角度来看,他的内存延迟应该很低,但是实际测试得来的结果很是让人失望,其218.2ns的内存延迟响应甚至超过了N330。或许我们也仅能用工程测试版来解释这是为什么了。
● 缓存带宽测试
虽然N330与D510都是1MB二级缓存,但是在测试对比上D510比N330的缓存带宽有了1GB/s的提升,可见D510在内部架构方面还是进行了一些优化的。
● 科学运算能力检测-super-pi测试
接下来我们进行Super π 1M的测试。在这个测试项目中,Super π则纯为单线程应用,考察CPU核心的运算能力。
Super π 1M测试(图片点击放大)
Super π 1M成绩:88.032秒
在Intel的主项Super π上,Atom系列处理器的表现也与主流处理器相差甚远,1分钟以上的成绩确实很难让人满意。好在也没有用户会去在意Atom的科学运算能力,毕竟这款产品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上网和下载。
● 科学运算能力检测-Fritz测试
接下来我们使用Fritz(国际象棋)测试多线程科学运算能力。
Fritz 10测试成绩(图片点击放大)
Fritz 10测试成绩:1584
Super π测试的是处理器的单线程能力,而国际象棋测试的是处理器的多线程能力。由于两款处理器都支持超线程技术,因此在该项目上都是以四线程来完成测试的。D510凭借着主频的优势小幅领先N330。
● 解压缩性能测试
虽然Atom平台并非是用户的主要使用的电脑,但并不排除进行一些简单的使用,如解压缩等。接下来我们就测试一下Atom D510在解压缩方面的能力。
解压缩能力测试(图片点击放大)
Winrar测试成绩:563KB/s
如果把D510与N330在解压缩方面的成绩与主流处理器相比的话,那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每秒500KB左右的解压缩能力即使是最低端的酷睿架构赛扬处理器也可以轻松超越。不过进行一下小容量的文件解压缩应该还是可以胜任的。
● 图形渲染测试对比
虽然Atom处理器的性能并不足以让用户去处理渲染图片这样的工作,但是由于该项目可以检测CPU的多线程与单线程能力,因此我们还是加上了图形渲染能力测试:
图形渲染能力测试(图片点击放大)
多核成绩:1611 单核成绩:565 OpenGL成绩:297
两款Atom处理器在渲染单线程任务的时候,其进度非常缓慢,以至于笔者曾误认为出现了死机问题。而Atom N330处理器在OpenGL测试的时候已经与幻灯片无异。从他最终28分的成绩就可以感受一般。看来第二代Atom处理器主要在OpenGL方面进行了改进。
高清播放性能测试
Atom平台因其超低的功耗被很多消费者用来当做下载机,但是目前一部1080P的高清影片少则也需要10GB以上的空间,这对存储设备来讲也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为此下载机能否直接播放高清就成了很多用户的最大需求。接下来我们就来检测一下Atom D510处理器在高清播放方面的能力。
我们选用最常用的暴风影音作为播放1080P影片的播放软件,播放影片为H.264规格《X-MAN》预告片。
播放高清影片时Atom D510的CPU使用率(图片点击放大)
由于Atom D510不支持硬件解码功能,因此在播放影片的时候是非常吃力的。不仅CPU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而且播放的效果也非常差,整个影片非常不流畅,已经完全失去了欣赏的意义。相反的离子平台在GPU的硬件解码功能的帮助下,其CPU使用率一直保持在20%-30%左右,最高时也不过40%,可见硬件解码功能是Atom平台当前的软肋。
既然是主打功耗牌的产品,性能弱一些没有关系,最关键的是功耗一定要低,如果功耗要是居高不下的话,那么这款产品可以说就完全没有意义了。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两款平台进行功耗测试。我们的测试结果为平台整体功耗,包括主板,硬盘,内存,显卡,处理器在内。功耗记录使用功耗负载仪,分为空闲与满载功耗。
新一代的Atom D510的功耗表现可以说非常优秀,待机29W,满载35W的耗电量非常适合当做24小时下载机,与那些动辄上百瓦功耗的主流平台相比,Atom D510可以为用户节省更多的点费。不过从这样的成绩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点,就是与多了一个GPU的离子平台相比,两者仅相差2W的耗电量,可见D510比第一代产品在耗电量方面还是提高了一些的。而且这还是在没有提供高清播放能力的前提下。可见尽快加入高清播放能力是下一代Atom平台的当务之急。
测试总结以及市场展望:
如果单从性能方面来讲,第二代Atom平台并没有比第一代有什么太大的改善,除了在OpenGL方面有所改进以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变化。即使是出现了性能差距,也是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几乎可以忽略。此外,在高清播放能力上,第二代Atom处理器的能力还很薄弱,可以说这也是他的软肋。毕竟以D510的性能来看,第二代Atom充其量也就只能被限定在上网冲浪与24小时下载两个方面上。而这样系统的整个附加价值就被降至了最低。想必消费者也不愿意对此买账。
但是从功耗方面来看,还没有任何一款平台敢于Atom平台一较高下。待机不足30W的耗电量甚至不足一只灯泡,可见Intel在节能方面下足了功夫。正是这样的超低功耗也给Atom平台提供了市场。像图书馆,银行等公共部门,为百姓提供一个简单的上网查询功能也不会去担心能源的浪费问题,恐怕这也是众多厂商都推出工控板的原因之一。
再从价格方面看Atom平台。由于采用了ITX板型设计,很多Atom平台的价格都很昂贵,其市场最低的价格也逼近了800元。正是高价格阻挡住了更多的消费市场。倘若Atom平台在主打低功耗的同时在加上一条低价格,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到Atom的行列之中,至少做一台专用的BT下载机还是非常合适的。
最后一句话总结,超低功耗是第二代Atom的最大亮点,但不支持硬件解码功能是其最大的不足,如果价格合适的话,第二代Atom的市场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
【每日焦点】突破300MB/秒 SATA 3.0固态硬盘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