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S
全球市场出现变革,开始向数字化过渡,英特尔开始优化运营,为互联网基础设施、计算和通信产业以及高端细分市场提供构件,在此过程中,个人计算扩展到了所有类型的电子设备,无线移动技术改变了英特尔和整个行业。
2000年,推出奔腾®4处理器,可以实现渲染逼真的3D图像以及高清视频,2001年英特尔安腾处理器问世,主要是针对强大的工程工作站和互联网服务器而设计。
2003年3月发布了发布了英特尔®迅驰®处理器技术。同年,英特尔成都芯片封装测试厂奠基,与2016年开始正式投产,英特尔成都工厂现已成为英特尔全球重要的生产引擎和移动产品首发试制基地。
2005年,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具备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研发方向包括数据中心研发、软件与服务研发、新存储技术解决方案、客户平台研发等等。
2007年英特尔发布了45纳米工艺技术,以一种具有高K特性的新材料作为栅极电解质,采用一种新型金属材料作为晶体管的栅极,极大地减少了晶体管的漏电量,大幅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可以说使摩尔定律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2010'S
英特尔一直持续引领未来的计算创新,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物联网量子计算等等。作为一家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不断推出技术创新,以领先的数据奠定数据未来的创新基石。
2010年,英特尔正式发布了基于全新32纳米制程的英特尔®酷睿™i3 i5 i7处理器。同年大连芯片厂Fab68开始投产这是英特尔的全球首个存储器芯片厂,大连芯片厂生产的第一款拳头产品是英特尔的第一代3D NAND芯片,2015年在此建立了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基地。
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
2017年,正式发布至强®可拓展处理器,为多云战略提供坚实基础,为数据分析、高性能计算网络转型等各类创新赋能,加速数据中心现代化,助力数字化转型。8月,推出全新的视觉处理单元,进一步完善了英特尔端到端的人工智能产品组合,这是业界首款带有专用神经计算引擎的系统级芯片,可在前端应用中实现硬件加速。10月,宣布即将推出Nervana神经网络处理器,这是业内第一个面向神经网络处理的芯片,它将带来计算革命,利用这一技术,各企业能够开发全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实现业务变革。
2018年1月,英特尔交付了首个49量子位超导量子测试芯片“Tangle lake”,5月在中国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大学合作研究中心,面向自动驾驶展开深入研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为中国的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结尾
在过去的50年里,英特尔的成就我们都看在眼里,虽然它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机遇,但它绝对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之路上即使荆棘遍布,英特尔也能砥砺前行,造福社会。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英特尔中国展览中心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趁着英特尔生日,回顾它的五十载风雨路//cpu.zol.com.cn/694/694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