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AMD推出两款锐龙APU新品
产品:Ryzen 5 2400G AMD CPU北京时间2018年2月12日22:00,AMD全新的桌面级锐龙APU系列处理器正式解禁,首批上市的两款产品分别为Ryzen 5 2400G和Ryzen 3 2200G。从CPU的性能来看,新APU相比之前同级别的Ryzen 5 1400和Ryzen 3 1200略有提升,与竞品酷睿i5-8400和酷睿i3-8100相差不大。GPU性能部分,凭借Radeon Vega核心的优势,新款APU可以说是大幅领先Intel八代酷睿产品中自带的UHD 630核显。接下来是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部分,新款APU的价格虽然相比之前的锐龙产品略有提升,但依旧比同级别Intel产品更具优势。总之,本次AMD推出的锐龙APU很好的弥补了之前锐龙产品缺少GPU部分的不足,同时又进一步细分了市场,为需求整合平台的用户带来了更多高性价比的选择。
全新的Ryzen 5 2400G采用四核八线程设计,默认主频3.6GHz,可智能超频至3.9GHz。该产品整合了Radeon RX Vega 11显卡,核心频率1250MHz,具备704个流处理器。国内零售价格为1299元。Ryzen 3 2200G采用四核四线程设计,默认主频3.5GHz,可智能超频至3.7GHz。该产品整合了Radeon RX Vega 8显卡,核心频率1100MHz,具备512个流处理器。国内零售价格为779元。两款产品均支持超频,同时TDP同为65W。由于新一代APU的接口依然为AM4,所以之前锐龙平台的X370、B350和A320系列主板都能完美兼容锐龙APU。
结合产品的参数和价格来看,入门级用户可以使用锐龙APU来搭建一套高性价比的超频平台,这样无论是CPU价格还是主板价格,都相比八代酷睿平台更具优势。新一代锐龙APU最大的特色在于整合了Radeon Vega系列显卡,无需搭配独显,即可为平台带来不错的图形运算性能。
早在AMD去年推出锐龙CPU的时候,就加入了内、外芯片互联结构概念,能够使锐龙CPU以最佳状态连接不同系统。在锐龙APU中,AMD又将这一设计进行升级,将GPU的部分融入其中,使锐龙APU能够与整个系统融为一体,获得最佳的执行效率。
02我们采用了这些硬件进行测试
产品:Ryzen 5 2400G AMD CPU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将使用简体中文版Windows 10 64位版本的操作系统,关闭所有Windows开机启动项,并不对操作系统进行任何优化,用以获取最大的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
本次测试采用华硕ROG STRIX B350-F GAMING主板, 该产品基于B350芯片组,采用ATX标准板型设计,拥有出色的8相数字供电,可完美支持AMD Ryzen系列处理器。此外,这款主板还出色兼容高频DDR4内存,借助新一代华硕T型拓扑电路设计,可助力DDR4内存超频至3200MHz,大幅提升APU平台整体性能。
我们将关闭屏幕保护、休眠、系统还原以及自动更新等功能,并统一使用公版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为获取最为真实原始的客观评测数据提供基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测试中所涉及的产品参数以及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都会在测试平台说明中给予相应注释。
03测试平台显示器特色介绍
产品:Ryzen 5 2400G AMD CPU本次测试,我们使用的是HKC蚂蚁电竞G241显示器,该产品不仅为电竞玩家提供了144Hz刷新率、AMD FreeSync变频技术和1ms相应时间等关键功能,同时在价格上也非常亲民,同锐龙APU一样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不仅能够满足玩家LOL、DOTA2等MOBA类游戏,同时在目前大热的《绝地求生》中也能有很好的画面表现。
吃鸡已经成为了现在游戏圈和玩家们之间讨论最为火爆的话题,没玩过吃鸡你会发现你和朋友们之前少了很多共同话题。而且《绝地求生》在网吧的上座率有反超LOL的趋势,可见这款游戏的火爆程度。
HKC蚂蚁电竞G241
正是由于《绝地求生》游戏的大火也掀起了一波“换件”热潮,除了FPS玩家必备的键盘鼠标之外,电竞显示器作为游戏画面流畅保证的根本也成为此次换件热潮的重中之重。
为了提升吃鸡玩家的游戏体验,HKC近期发布了一款专业级电竞显示器—HKC蚂蚁电竞 G241,这款电竞显示器屏幕尺寸为23.6英寸,分辨率为1920×1080,1ms响应时间、144Hz超高刷新率以及AMD FreeSync变频技术等电竞参数一应俱全,能够保障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画面流畅,无卡顿、撕裂现象出现。
对于想要提升游戏体验,比别人更容易吃鸡的话,这款HKC蚂蚁电竞 G241电竞显示器是你不二的选择。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点击下面两个链接详细了解一下,说不定这款显示器就是你追寻已久的那一款。
评测链接://lcd.zol.com.cn/676/6766222.html
想吃鸡没它怎么行?这个视频给你想要的答案
性能测试部分,我们选择了主流的测试软件,包括最新版的3DMARK、Super π、CineBench R15、国际象棋等。这几项测试主要考察处理器的图形运算能力、CPU计算能力,测试的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平台在运行游戏及应用上的性能表现。
Fire Strike对比测试
从上面的GPU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到,锐龙APU凭借Radeon Vega核心的优势,在图形处理能力方面领先八代酷睿自带的UHD 630核显超过100%,部分项目APU得分甚至接近Intel核显性能的300%。
CPU性能方面, 本次的锐龙APU与同级别锐龙CPU相比,有了小幅提升,不过在理论测试部分同级别Intel八代酷睿还是略占优势。好在锐龙APU依然支持超频,经过超频后的APU配合高频率内存在性能上还是可以与八代酷睿一战的,具体得分参见本文超频相关章节。
05游戏体验APU优势明显
产品:Ryzen 5 2400G AMD CPU对于玩家们来说,相比性能跑分部分,更为关注的是锐龙APU的游戏性能实测。本次我们选择了四款对配置要求相差很大的游戏进行测试。四款游戏均采用1080P分辨率,特效在选择上尽量让游戏保持在60帧以上,以便让玩家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英雄联盟对比测试
街头霸王4对比测试
从游戏实测的结果来看,两款八代酷睿产品的游戏性能几乎相同,而两款锐龙APU在游戏性能表现上延续了之前GPU跑分的强劲实力,在很多Intel核显无法流畅运行的环境下都获得了60帧以上的画面效果。
06功耗、温度及超频测试
产品:Ryzen 5 2400G AMD CPU
最后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锐龙APU的功耗、温度及超频表现。首先是功耗部分,锐龙APU的TDP为65W,在实际测试中,整机的待机功耗仅为25W左右,满载功耗不足120W,功耗表现优异。温度部分,本次测试采用了盒装APU自带的原厂散热器,CPU待机温度30℃左右,满载温度70℃左右,如果更换中高端第三方散热器,还能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
功耗对比
CineBench R15 OpenGL对比测试
虽然锐龙APU在CPU默频下基准测试成绩稍逊于八代酷睿,但由于APU支持超频,并且受内存频率影响较大,因此在CPU和内存超频后性能子再次获得提升。尤其是Ryzen 5 2200G,在超频后部分项目超过了酷睿i3-8100。
07性价比分析及选购建议
产品:Ryzen 5 2400G AMD CPUAMD此次推出的锐龙系列APU新品,在继承了锐龙CPU产品的高性能特点之外,加入了Radeon Vega GPU核心,无需搭配独显,就能够在1080P分辨率下流畅运行多款主流游戏。功耗部分,全新的锐龙APU并没有因为增加了GPU核心而大幅提升功耗,满载环境下的功耗仅为110W左右,相比动辄300-400W的独显平台更加节省能源,对于企业用户来说,长期使用锐龙APU平台,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电费开支。
产品价格对比
价格部分,锐龙APU相比同级别的八代酷睿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并且包括主板在内的整体平台价格优势更大,再结合GPU方面的性能特色,使得锐龙APU平台相比八代酷睿平台整体上更具性价比。
此次AMD推出的Ryzen 5 2400G和Ryzen 3 2200G两款APU都能够满足入门级玩家日常的游戏需求,对于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人群可以选择Ryzen 3 2200G,不但可以满足日常办公所需,还能让玩家们流畅游玩LOL、守望先锋等竞技游戏。
对于CPU和GPU均有一定要求的用户,则可以考虑Ryzen 5 2400G。这款产品相比Ryzen 3 2200G不但在硬件规格上有着不小的提升,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能为平台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锐龙APU将锐龙系列产品的性价比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从本次的测试成绩来看,Ryzen 5 2400G超频后的性能提升幅度也很明显,甚至可以挑战入门级独立显卡。不过由于在测试过程中锐龙APU还没有正式上市,导致目前部分软件的兼容性不好,跑分有些偏低,后续待测试软件完美支持锐龙APU之后,我们将会为大家带来APU对决独立显卡的相关测试。
PS:有很多网友比较关心锐龙APU与入门级独显的性能对比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在测试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已经对酷睿CPU+独显平台进行了测试,最终的结果是默频状态下的锐龙APU搭配2133MHz内存,整体游戏性能不及酷睿i5+GT1030组合。但锐龙APU的优势在于可超频,并且支持高频内存,因此在APU超频且搭配3200MHz内存时,性能已经逼近酷睿i5+GT1030组合。不过由于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是BETA版APU驱动,同时主板BIOS也并非最终版本,因此APU平台超频后的成绩并不稳定,无法代表APU超频后的真实实力,所以对于两平台孰优孰劣,本文中并有没给出最终的结论,以免对有意购买的消费者造成误导。待后续驱动程序完善之后,我们会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APU与入门级独显平台的对比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