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英特尔)近期在主流桌面市场中推出了全新的Haswell Refresh架构处理器,在去年Haswell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主频上的提升,另外旗舰酷睿i7-4790K更是直接默认主频从4.0GHz起跳,正式开启了桌面性能的新高峰。不过除了常规桌面平台的一年一度升级以外,Intel在低功耗处理器的研发和投入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从最初的Atom低功耗处理器的优缺点共存,但如今累计多年的技术积累,在今年上半年Intel也推出了全新Bay Trail-D处理器,让高性能和低功耗共存。
前一阵,基于Bay Trail-D处理器的一款融合主板来到了中关村在线评测中心,我们也第一时间的对Bay Trail-D低功耗处理器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而从测试的种种结果可以看到该处理器的进化确实是实至名归。而熟悉Bay Trail处理器的朋友们都知道,该CPU此前主要应用的是平板为根基的移动平台,而Bay Trail-D(D代表Desktop)更是针对桌面平台量身打造。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对基于Bay Trail-D核心的市售一体机进行实测,给对此有需求的一般家庭用户带来更加直观的指导建议。
除了Intel有对应的低功耗处理器,我们可以看到AMD阵营也有针对一体机等设备设计的Kabini APU处理器。熟悉AMD主流桌面APU的朋友都知道,其主要是以出色的核显性能为卖点,适合预算不多的入门玩家。不过Kabini APU显然不会针对主流单机游戏需求继续设计,该处理器也是为了一般家用目的为中心,这么来看与Intel Bay Trail-D刚好是一个对位。
所以本次我们就针对Intel/AMD的低功耗平台继续对比测试,看看两者谁的性能、功耗表现更出色。其中在Intel Bay Trail-D处理器中,我们选用了基于奔腾J2900为核心的主机/一体机,在AMD Kabini APU方面,我们选择了基于A6-5200为核心的一体机。
其中市售的一体机平台在CPU部分以外,虽然定位基本一致,但其他硬件多少还是有些许的差别,所以我们也为Bay Trail-D平台配备了3个不同型号的主机。在测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4台主机都分别是哪些,而他们的主要配置又是如何:
1号机:Acer(宏碁) AXC-603 2号机:戴尔 Vostro 20 Modle 3015
3号机:联想 C260 4号机:联想 C355
测试1号机:Acer AXC-603(奔腾J2900/4GB内存/核显)
测试2号机:戴尔 Vostro 20 Modle 3015(奔腾J2900/2GB内存/核显)
测试3号机:联想 C260(奔腾J2900/4GB内存/NIVIDIA Geforce GF800)
测试4号机:联想 C355(A6-5200/4GB内存/NVIDIA Geforce GF800)
看过了四台主机的配置后,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文章开篇笔者也说过,低功耗平台最重要就是保证不俗性能的同时有超低功耗的表现,故本次对比测试共分为两个大类:前者为CPU理论性能对比,后者则是整体平台的功耗和温度对比,相信这样对比更加科学,对于感兴趣的消费者也更加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CPU单线程性能测试:SuperPi
Super π是一款计算圆周率的软件,但它更适合用来测试CPU的稳定性。即使你的系统运行一天的 Word、Photoshop 都没有问题,而运行Super PI 也不一定能通过。可以说,Super π可以作为判断CPU 稳定性的依据。使用方法:选择你要计算的位数,(一般采用104万位)点击开始就可以了。视系统性能不同,运算时间也不相同。
1号测试机成绩:32.720秒
比较熟悉硬件的朋友都知道,SuperPi测试软件主要是针对CPU单核单线程进行测试,在这个环节中,前三个基于奔腾J2900处理器的测试成绩为32.7到33秒之间,而采用A6-5200的AMD Kabini APU测试平台成绩则超出了33秒,相比奔腾J2900要稍微慢了一点点,但总的来看在SuperPi单核测试中双方差距并不明显。但SuperPi这个软件的测试强度并不是很大,看看下面的基准测试能否更加明显的反映出两者的理论性能。
CPU多线程性能测试:wPrime
wPrime是一款通过算质数来测试计算机运算能力等的软件(特别是并行能力),但与Super Pi只能支持单线程不同的是,wPrime最多可以支持八个线程,也就是说可以支持八核心处理器,并且测试多核心处理器性能时比Super Pi更准确。
在wPrime Benchmark软件进行多线程理论测试中,奔腾J2900的成绩在三个测试平台中体现的非常稳定,都在22.8-22.9秒左右,反观A6-5200为核心的平台则超过了30秒大关,如果在SuperPi中Bay Trail-D仅仅是微弱优势领先,那么在这个我wPrime中A6-5200的多核性能差距就明显了许多。
多线程密集型任务性能测试:Fritz Chess(国际象棋)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一款国际象棋测试软件,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Fritz9》这款获得国际认可的国际象棋程序中的一个测试性能部分。它可以让我们的X86计算机也能完成IBM“深蓝”当初所做的事情,那就是计算国际象棋的步法预测和计算,虽然现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依然无法与10年前IBM的“深蓝”相提并论,并且无论是在处理器架构方面、节点方面还是AIX操作系统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Fritz Chess Benchmark依然是目前在个人计算机方面最好的步法计算和预测软件,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对等的看到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水平。同时该软件还给出了一个基准参数,就是在P3 1.0G处理器下,其可以每秒运算48万步。
1号测试机测试得分:4333
在Fritz Chess Benchmark这个测试软件中,由于该软件的测试强度比较大,所以在主流桌面CPU超频的稳定性测试中,我们经常对超频后的平台进行跑分,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测试说明CPU可以在满载高强度下稳定运行。所以在这个测试中,多核心性能也能表现出最真实的成绩。
其中奔腾J2900处理器的前三个平台都达到了4300+的成绩,而A6-5200的4号测试机最终基准成绩为3861,经过计算可以看出有10%左右的性能差距。这也验证了wPrime软件反映出的成绩趋势,奔腾J2900处理器的性能确实够强。
CPU多线程基准性能测试:CINEBENCH
CINEBENCH是业界公认的基准测试软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多数系统性能测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该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 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其中单颗核心和多颗核心的测试是单独计算得分的,除此之外,其还提供了OpenGL的测试。目前Cinebench的最新版本是R11.55版,相比较Cinebench R10版,新版本对系统的要求更为苛刻,而评分标准也有了一定变化,同时还加入了当前平台和不同平台之间的性能评分对比功能,让你清晰了解当前平台的性能档次。
CINEBENCH除了可以测试CPU性能,还能测试平台图形性能,4个平台并不是都采用核显,另外图形性能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故我们只考虑CPU跑分成绩。在这个环节中,1号测试机和4号测试机的总分都是1.86分,而2号、3号则分别为1.82与1.84分,总体差距很小。如果算上测试的随机误差,这个环节中奔腾J2900和A6-5200也算是战成了平局。
整机空闲/满载下功耗测试
我们都知道Intel处理器出色的制程工艺是支撑其性能和低功耗表现的基础,其中传统Haswell架构的奔腾G3220的TDP(热设计功耗)为54W,而Bay Trail-D也同样应用了22nm 3D晶体管工艺技术,再加之SOC集成度更高的封装方式,等等一切都让Bay Trail-D的TDP达到了惊人的10W,这无疑是桌面低功耗处理器的一个新高度。而在另一边,AMD的Kabini APU A6-5200处理器的TDP虽然也表现不错,但却差强人意的为25W,相比Bay Trail-D还有一定距离。
不过为了验证Bay Triail-D低功耗的表现确实略胜一筹,那么我们就在测试软件将使用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程序,使系统达到满载的状态,并通过该软件的传感器功能及功耗仪来分别记录平台在空闲及满载状态下的功耗,测试结果如下:
1号测试机功耗实测:空闲22.86W,满载28.15W(主机)
2号测试机功耗实测:空闲29.03W,满载30.47W(一体机带显示器)
3号测试机功耗实测:空闲29.14W,满载33.28W(一体机带显示器)
4号测试机功耗实测:空闲38.87W,满载46.71W(一体机带显示器)
测试结果出来了,首选要说明一下,由于1号测试机是一台主机,并不是一体机平台,所以在功耗仪显示的数字并不包含显示器功耗,所以功耗要更低。其中主机全部的空闲/满载功耗分别为22.86W及28.15W,如果抛去内存、硬盘及主板上其他芯片,处理器真的也就是接近或者达到10W的水平。
最终实机测试的对比结果也很明显:其中在空闲情况下,奔腾J2900平台的功耗为不足30W,A6-5200平台功耗则接近39W,这就差了接近10W。而在满载情况下,奔腾J2900功耗也就在30W出头,其中三号测试机最高也不过33.28W,不过A6-5200的测试机四号则达到了46.71W。从测试中也能看出Bay Trail-D的10W功耗确实要比Kabini APU的25W要更加节电。
◆CPU满载情况下温度实测
如果说在主流桌面平台,我们认为在搭配原厂盒装CPU附带的散热器,并且能将温度控制在50、60度就是不错表现。那么作为桌面低功耗的旗舰产品,Bay Trail-D甚至可以实现无风扇散热,也就是在CPU部分仅仅利用被动金属散热,就能满足平台任何情况下的散热需求。不过不搭载风扇的融合低功耗CPU主板在AMD平台中也并不是新花样,所以在功耗对比之后,我们最后再来看看双方的温度表现情况。
其中在温度测试中,我们依然选择了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项目,开启后CPU直接进入满载状态,并且在运行至少1分钟之后,读取传感器提供给我们的CPU及主板温度。
1号测试机平台满载,实测温度为51℃左右
最后测试的结果也比较符合双方处理器在TDP(热设计功耗)上面的官方的功耗差距,毕竟温度部分就是功耗的另一个结果表现:其中基于Bay Trail-D的奔腾J2900处理器平台,整体温度都在50℃上下;而Kabini APU A6-5200则达到了60℃。虽说双方都可以应用无风扇散热设计,但如果从平台温度带来的耐用性和寿命表现来看,Intel J2900的温控表现更出色。
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没有想过,那就是一体机平台相对不太容易拆卸,所以对于清灰问题并不太容易施行。而主机在长时间使用后,难免会积累一些灰尘,这对于低功耗平台的散热效果则有了更大的考验,或者说这是一场耐力赛。而我们看到奔腾J2900的温度更低,在之后的长时间使用情况下,即使是父母辈使用拆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就降低了。
测试总结:
经过了对于Intel Bay Trail-D(奔腾J2900)与AMD Kabini APU(A6-5200)市售主机的对比测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Bay Trail-D平台无论从性能上,还是从功耗控制上都要优于Kabini APU处理器。看来在低功耗处理器的对位上,Intel在这一回合确实赢得了先手。
同为SoC设计,Bay Trail-D的优势主要在于架构和工艺
其中我们知道这两者低功耗CPU都引入了SoC设计,整合了南桥主控芯片和CPU处理器芯片,从而让两者之间的数据传递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那么Intel Bay Trail-D的“取胜之道”到底在哪里呢?此前我们针对Bay Trail-D的新架构和新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感兴趣的网友不妨点击《领先业界 英特尔Bay Trail-D的五大优势》来具体了解。
这里笔者认为Bay Trail-D独有的优势在于:第一,Bay Trail-D采用了全新的Silvermont架构,将桌面平台最先进的22nm 3D晶体管制造工艺技术直接带到最适合的低功耗CPU中,另外乱序执行指令也是首次应用,从而让运算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第二,那就是Intel在桌面处理器中的技术积累,我们都知道酷睿处理器有一个重要技术就是“睿频”,而Bay Trail-D虽然没有如此强大的睿频技术,但拥有了一个类似睿频的Intelligent Burst Technology(突发技术),从而可以和低功耗C状态以及Intel 3D晶体管进行动态联系,从而实现性能和节能电源管理,功耗和性能两者兼得的利器。
Bay Trail-D处理器的功耗确实是非常低,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它的性能就很弱,实际上英特尔在Bay Trail-D找到了一种平衡,在特定的需求环境下,正需要这种功耗低性能不低的产品。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