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显示
量子点(Quantum Dots)是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纳米晶体,晶体中的颗粒直径不足10纳米。量子点由锌、镉、硒和硫原子组合而成。量子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当受到电或者光(诸如LED产生的光)的刺激时就会发光,产生亮光和纯色,其发出的光线颜色由量子点的组成材料和大小、形状所决定。
目前QD Vision和另一家硅谷的公司Nanasys均从事量子点研究,目标是取代OLED市场,OLED在大尺寸显示屏应用中需要使用荫罩,这导致了不够精确,而QLED不需要荫罩,另外OLED需要滤色镜而QLED不需要,也更省电。
为了让量子点在显示器中用作主要部分,晶体需要被电子而不是光子激发。QD Vision公司首席技术官赛斯·柯伊-沙利文(Seth Coe-Sullivan)表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量子点的电致发光问题,现在正是将其商业应用的时候。”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以下简称CR)的概念起源于1999年Joseph Mitola博士的奠基性工作,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可用频谱,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
CR的学习能力是使它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的真正原因。有了足够的人工智能,它就可能通过吸取过去的经验来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实时响应,过去的经验包括对死区、干扰和使用模式等的了解。这样,CR有可能赋予无线电设备根据频带可用性、位置和过去的经验来自主确定采用哪个频带的功能。随着许多CR 相关研究的展开,对CR技术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最典型的一类是围绕Mitolo博士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式推理的认知循环模型来展开研究,他们强调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是CR实现的理想平台。
目前,CR主要处于初级阶段,各项理论和技术处于研究探索中,但它已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很多著名学者和机构都投入到它的研究中,启动了很多针对此的重要研究项目。最引人关注的是IEEE802.22工作组的工作,该工作组制订了利用空闲电视频段进行宽带无线接入的技术标准,这是第一个引入认知无线电概念的IEEE技术标准化活动。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RKRL)也应运而生。
近期CR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研究预计,频谱利用率将提高3%-10%不等。它的长远目标是与各项技术更好的结合,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对频谱的要求。目前,认知无线电技术炙手可热,应用前景一片大好。
有报道称具有认知功能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将在近一两年内问世,但是要真正实现CR技术还需解决包括频谱检测技术、自适应频谱资源分配技术和无线频谱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
- 第1页:450mm晶圆
- 第2页:量子点显示


硬评:一分钟了解i5-9400F性能
7nm锐龙直击 AMD发布会图赏
2008英特尔45纳米酷睿2极限训练营
2008英特尔45纳米酷睿2极限训练营